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除法备课及备课反思
(2012-02-18 10:05:05)
标签:
试商乘一次减一次再试商再乘一次再减一次杂谈 |
分类: 教学杂记 |
课时4: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20页 例1、例2
学情分析:
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学生已经有相同的数位对齐的思想,竖式的写法应该不会太难,除的顺序应让学生明白道理。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师生共同学习时应注意该余数的处理。
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竖式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3.
(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2)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着第二个竖式问,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问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4)4
8
2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2)68
六、布置作业:练习四第四题
七、备课反思:
这节笔算除法的教学效果不会很好,例1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竖式中除的顺序,写的位置。学生看老师写感觉很简单,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会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不会写竖式的.而多数学生对于计算结果都能脱口而出,因为十位、个位都正好有口诀,就是竖式的写法掌握不了.因此,这节课只能静下心来,慢慢辅导,准备好黑板,经过与学生合写,学生单独写十几个练习后,会发现学生的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会掌握。对于后进生,让他们先糊涂着,争取练习课上解决掉。
课时5: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21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初以一位数。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21页第1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练习
提醒学生不要抄错数据,养成认真的习惯。
2、第2题
二、数学的应用
1、第3题
独立思考,能提出哪些问题
全班交流
该题将计算与几何图形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多种知识的交融,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和奇。
2、第4题
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出思路,集体判断
三、备课反思:
通过这节课练习,力争让每位后进生上黑板一次,其他学生通过当评委进一步巩固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算理。通过练习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轻松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数学格式。
课时6: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书23页第2、4题。
六、备课反思:
课时7: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五2—8题
教学目标:
1
2、能力目标: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