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听书和没写完的小说
(2022-10-21 22:12:54)在听书之外,眼睛刮到一个新闻,大概就是重建供销社。昨天刮到一份排行榜,大学的排名,看得我目瞪口呆。笑笑读的大学很一般,反正也不会有太离谱的排名,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耻辱。
说说听书的事情。一年前吧,或者更早一点,有一阵子听郭德纲的音频,哇,感觉视野开阔了,看得见从前的市井,好有趣。听了一阵,觉得腻味了,因为重复太多。在互联网时代,做到不重复本身就很难。他一个人说书,即使背后有团队,或许团队很大,但是演的时间久了,肯定会重复。
想想那些画家吧,他们重复前人,都能混江湖。
最近忽然不想读书了,有点疲劳,可能每天跳300个跳绳累了,反正不想读书,便又翻出郭德纲。这一听,又精神一振作,还是觉得有趣,开心。因为听书,小说就写得很少了。本来打算快点结束手里的这篇超级负能量小说,字数不多,不到7万字。中间停了好多回,写得自己感到不忍,原本是为纾解郁愤的,却写出太多的悲伤。总之断断续续写了初稿,然后半月前开始修改,把逻辑顺起来。仅仅是修改,又写写停停。也许听郭德纲是为了开心,开心之后才能做事吧。
以后不会再写悲伤的故事。
比如最近想到好多有趣的情节,将着手写个未来的故事,未来的阳光,我们也许能够等到的好时光。写完我就差不多退休,真的开始好生活。
也许并不会太好,今后照顾父母亲的生活,不知道会难捱成什么样。考虑得乐观一点,可以很肯定,一定比学生时代好过些。当然他们又很可能不要我指手画脚,很可能他们就这么一如既往地精神上吵吵闹闹物质上抠抠索索,混着、抱怨着、诅咒着,自己过——再怎么着也是合自己心意的日子。
我肯定也要为自己确定不可动摇的时间与空间,保持住我的一部分生活,以及和笑笑的快乐充实享受的时光。
笑笑终于有一点像在读博士的样子了,整理数据,着手论文,不再总是说什么“我不知道”。怎么能不知道呢?即使不知道也需要有一个“尚未到达”的逻辑和路径,以说明为什么“不知道”是合理的。克服填鸭教育的后遗症,用了五年时间,还不够。中学只读了6年啊,摆脱后遗症5年都不能成功。说中国的教育是把好好的孩子教傻,非常客观。在笑笑的长大过程中,我可是一直努力成为一股力量,与学校教育制衡的力量,甚至放弃了一部分应试可能带来的好处。即便如此,笑笑还是在很多时候,沉浸在中学填鸭的懒惰之中。填鸭教育的惯性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她竟然有了一个舒适区!这个舒适区就是等待投喂!
主动放弃思考的快乐,一定不是笑笑一个孩子有的后遗症。
就写这么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