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录非所愿”的病根在哪里

(2017-08-22 08:02:37)
标签:

文化

录非所愿,是很多大学生的想法,除了他们自己思想不成熟外,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密切相关。

http://p3.pstatp.com/large/37c40002421180a2a021

录非所愿

第三方数据公司麦可思对部分院校2015级、2016级的本科新生研究发现,有八分之一的本科生有转专业的意愿。其中,近四分之一所学专业非首选的新生想转换专业。即便是所学为首选专业的新生,其中也有十三分之一的新生想要转专业。更有甚者,对2015级、2016级有退学意愿的新生研究显示,29%的本科生想要退学的主要原因为“所选专业与自己预期不符”。

造成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很多,除了兴趣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就业以及就业后的收入状况。凡是就业率高、就业后收入水平较高的专业,大多是热门专业,也是学生愿意学的专业。即便不太符合自己的兴趣,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也会选择和羡慕这样的专业。

问题是,这样的专业毕竟有限,更多的学生需要在非热门专业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在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也不可能把所有学生都转向热门专业。不然,热门专业也会变成不热门。

这也意味着,“录非所愿”将会在长时间内存在,在许多学生的身上发生。关键是,所谓的“录非所愿”,到底是真非所愿还是假非所愿,这些自以为专业与自己不对口的学生,到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理解水平等有多少了解,有多少非所愿是真正的非所愿。

事实也是如此,尽管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出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希望换专业。但是,如果真的给他们换了专业,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学好,就真的专业对口了,也是一个疑问。对多数学生来说,实际并不清楚自己真的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冲动、一种热情、一种跟风跑。凡是学习认真、做事忠实的学生,很少有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的。

http://p9.pstatp.com/large/37c60002438d4b62ae8f

录非所愿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家长的要求下,奔着大学而去了,所学的知识、所花的时间、所付的精力,都是与考上大学、考上什么大学密切相关。因为,在应试教育下,只有分数能够左右学生的去向,左右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行为,左右学生家长的思想。也就是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以及学校,都是跟着应试教育的这根大棒走的,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去的。

而当考试成绩出来,家长、老师在为考生填报志愿时,则把眼睛盯住了就业、盯住了就业后的收入水平。于是,成绩好的大多填的是好学校和好专业,成绩一般的当然只能是别人挑剩下来的学校和专业了。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呢?显然,也是听考生说。而考生们又有几个对自己是了解的,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清楚的。他们的所谓能力和水平,在中学时代,更多的被成绩替代了,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替代了,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导致那些真正有成绩之外能力的学生,反而变成了没有能力者。

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录非所愿”,并不是真正的“录非所愿”,而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结果,是盲目地跟别人攀比的结果。而在应试教育下,也只能有这个结果。这就告诉我们,要想使“录非所愿”问题得到解决,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能够从中学阶段就着力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能够将分数与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形成想学的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要多学,而不是单一的学校指定、考试指定、分数指定。

http://p1.pstatp.com/large/37c6000243819b6123f7

录非所愿

当然,改革教育体制只是一个方面,学生转变观念也十分重要。比尔·盖茨不是说过,公司员工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仅仅是现在掌握知识的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知识来自于后天的学习。说明什么,素质很重要,能力很重要,很多知识是在进入社会后学的。在学校,学生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行,更多的时间,应当花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非专业类知识与学习。一旦进入社会,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再去学习专业知识,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与工作结合起来。到时候,综合素质就会大大提升。所以,学生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专业发愁,大可不必花时间和金钱调整专业。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不能因为调整专业而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何况,很多学生还可以在进一步深造中调整专业,而此刻的自己,已经能够对自己有所判断和认知了。

谭浩俊【原创】

更多精彩文章,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anhaojun196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