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要盲目陶醉于学术论文的数量快感之中
(2009-10-03 22:06:58)
标签:
教育 |
高校不要盲目陶醉于学术论文的数量快感之中
29日,教育部官员在发布会上宣布,以论文数计算,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9月30日《重庆晚报》)
对中国高校科研论文数量排世界第五的说法,我们毫不怀疑,我们也相信中国的高校能够做到。但是,论文数量第五,是否就代表科研能力世界第五,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我们承认,学术论文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要以学术论文来衡量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仅要看论文的数量,更要看论文的质量。
也许,有的高校可能只有数量有限的几篇论文,但是,却篇篇质量很高、影响很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丰硕。相反,有的高校虽然论文数量很多,却都很平淡,既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也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么,到底哪类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高呢,我想,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释和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高校的论文情结是很浓的,不仅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很高,政府和学校支持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政策也很多。据教育部有关人员透露,中国部分高校的校均科研经费水平已达12亿,相当于美国大学联合会所属高校的校均水平。但是,中国高校每年拿出的学术成果与美国大学相比,显然是难以相比的。即使数量上可以一拼,但在质量上无法比较。尤其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更是差距甚大。
也许,这样一个事实可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1988年以2万元起步的深圳华为公司,近年来,每年的申请的专利都在3000件以上,其中85%以上是发明专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申请的专利也在400件以上,远超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成为中国申请专利的龙头老大。为什么拥有那么多教师、科研人员和优秀学生的高校,却不如一家起步很晚、起点很低的公司呢?科研能力在世界高校中名列第五的含金量到底又有多高呢?
说实话,尽管中国高校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很多,但是,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有地位的并不多。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不仅至今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企业也是少得可怜。
所以,当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陶醉于学术论文数量快感的同时,是否应当更多地想一想、看一看,我们学术论文的质量到底如何、水平到底如何。从而,能够把精力更多地用在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方面,以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提升我国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如果只讲数量、不讲质量,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甚至会引发论文造假等问题。
前一篇:有钱修“金厕”不如降低公园门票
后一篇:旅游项目建设也要防“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