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收入买一套经适房,此生恐难“享受”
(2009-09-23 07:03:10)
标签:
房产 |
谭浩俊
随着上海闵行区《经济适用房分配管理试点方案》公布,上海首批经适房价格可能按照周边房产3个月平均价格的6至6.5折来计算。按照此前规定的申请条件--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以下,一套处于上海边远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将至少相当于家庭15年收入,超过此前重庆提出的“6.5年收入买1套房”的标准一倍还多。(9月21日《证券时报》)
15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到一套经济适用房,我想,不会再有几个人、几个家庭对这样的政策充满期待和希望。
试想一下,人间有哪个人、哪个家庭能够做到15年不吃不喝?纵然有人、有家庭能够做到,谁又能保证房价一直能够维持现在这个水平呢?
众所周知,凡是需要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都是收入水平不高的工薪阶层。而从近年来房价变化的速度来看,没有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增长能够快过房价的。也就是说,即使老百姓愿意不吃不喝,也无法在15年内买到一套经济适用房。因为,闵行区制定的经济适用房分配管理试点方案,并不是根据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变化,而是根据周边地区商品房价格的变化,显然失去了经济适用房的意义。
而事实是,对于希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普通家庭来说,住房虽然是最重要的家庭支出,也是最大的家庭支出,但决不是唯一的家庭支出,吃、穿、子女上学、看病等无一不是家庭必不可少的支出。这些支出,至少占家庭一半以上的收入。剔除这方面的开支,即便收入能够与房价同步增长,也至少需要30年才能购买得起一套经济适用房。那么,有多少人、多少家庭能够等得起呢?
眼下,不管有没有条件的家庭,都在无限制地增加对孩子的投资,给孩子的学习加码,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通过孩子来改变家庭的状况。结果,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让家庭进一步“贫困”。如果孩子能够实现父母的希望,到也值得,但往往是,多数孩子并不能给家庭带来明显的变化。结果,更降低了这些家庭购买住房的能力。
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们说,经济适用房作为政府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理应对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政策的作用似乎太过遥远、太过缥缈,无法让中低收入阶层看到希望。
日前,重庆市有关领导提出的“6.5年收入买1套房”的设想,已经让很多低收入家庭感到渺茫和失望了,而上海市的这一方案,岂不更让中低收入家庭感到失望?
古人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如果连居住的的地方都没有,又如何能“欢颜”呢?社会又如何能和谐呢?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出“民”这个“本”,我想,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也应当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按照现有的经济状况,地方政府并不是没有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执政的目的是否明确,是否真的能够把“民”放在心中。如果心中有“民”,那么,无论是财政资金的安排,还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建设,乃至各种奢侈浪费,都可以挤出大量资金来为民办事、为民建房。
住房问题,说到底,就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对政府行为和目标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