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没有诚意,就是污辱公众
(2008-07-09 22:30:14)
标签:
杂谈 |
谭浩俊
北大教授徐滇庆兑现了他的“道歉诺言”,在南方某报上刊登24cm×17cm竖半版的道歉广告。他在道歉信中表示,无论深圳的房价涨不涨都理应由我来道歉。(7月8日《重庆晚报》)
如果 徐滇庆教授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不道歉,虽然会给人以“顽固不化”、“死不改悔”的感觉,但是,我们的内心会更加尊重他、敬重他,会觉得他是一位铮铮铁汉,一位有脊梁、有傲骨、有霸气的知识分子。
遗憾的是,徐教授道歉了。从表面看,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了一位守信的人。但是,却暴露了懦弱、虚伪的本性。
我并不反对说错了话应该道歉,更不赞成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还死不改悔。但是,徐教授的道歉,对公众来说,不仅没有被尊重,反而是一种污辱。因为,徐教授的道歉,更多的是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我们说,既然道歉,就应该诚心诚意,以心相对。但是,徐教授没有这样做。看看徐教授的道歉信,“总的趋势判断并没有错,所依托的理论也没有错”,既然没有错,道歉干吗?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历来就有舍命取义的勇气。既然认定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粉身碎骨。如果既不想放弃自己的观点,又想迎合观众的口味,来个虚情假意、口是心非的道歉,这是对公众的极大污辱。
不要以为向公众道歉了,兑现了所谓的诺言,就证明自己是一个诚信、正直的人,公众就应当认可,甚至感动。恰恰相反,没有诚意的道歉,比不道歉更可恶、更可恨,更对不起公众,也对不起与之打赌者。不然,牛刀也不会无奈地表示,“关键不是在于半版还是整版,重要的是道歉的诚意”。
更令人不齿的是,徐教授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一位知名教授,既然与牛刀用自己的名誉、学识、判断能力和预测水平作为“赌资”,设了这样一场赌局,可是,至今都没有承认自己在与人打赌,真正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这种带有学术性、争论性的打赌有什么可怕的呢?又伤了徐教授什么面子呢?如果真的象徐教授所说,他与牛刀之间不是打赌,而是争论,那登报道歉干什么?知识分子之间的争论多着呢?输了以后都来公开道歉,那岂不要办一张《中国道歉报》?更重要的,假如徐教授与牛刀的这场打赌,输者是牛刀,徐教授还会否认他们之间是在打赌吗?
其实,对公众来说,他们并没有苛求专家、学者的每一次预测、每一项分析都是那么精准,那么没有任何失误。关键是,这些专家、学者有没有良知,有没有社会正义感、正直心。如果专家、学者的判断、分析都是出于公心,出于对公众负责,即使判断失误、分析错误,公众也会谅解和理解的。相反,如果一名专家、学者,没有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没有了社会正义感和正直心,只知道说好话、说顺耳的话、说好听的话,纵然说出的话再好听,再有韵味,公众也不会认同。
徐教授没有诚意的道歉,不仅让公众难以接受,让牛刀难以接受,也丧失了一名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正直、正义和骨气。如果朱自清也象徐教授一样,或许早就在吃美国的救济粮了。
知识分子可以没有傲气,但决不能没有傲骨;知识分子可以很胆小,但决不能丧失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