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谭浩俊
在重庆的永川、合川、璧山等一些粮食产区,不少农民因为种粮赔钱已经不愿意种粮了;还有些农民表示,收完这一季,他们就不再种粮食了。数据表明,目前重庆已经有11%的耕地已经不再种粮,在不少农民眼中,种粮已经成为了副业。
从2005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4个指导“三农”的一号文件、取消了农业税、连续调高粮食收购价格等等,中央对“三农”不可谓不重视,鼓励种粮的政策也不可谓越来越好。
但是,为什么政策越来越好,种粮的农民却越来越少、抛荒的土地越来越多呢?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首先,我们应当分析,好政策有没有带来预想的好结果?近几年,中央相继出台了取消农业税、调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种粮补贴等政策,这些政策,受到了农民 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取消农业税政策,被广大农民称之为敢与老祖宗挑战的政策。确实,已经“传统”了2000年的政策,能够被取消,不仅仅是惊喜,还得有魄 力和勇气。那么,这些好政策,有没有带来预想的好结果呢?有没有象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呢?显然没有,它只是带 来了短时的惊喜和冲动,很快地,农民就从惊喜和冲动中回到了现实,种粮不挣钱、种粮不如外出打工的观念又深深地刻在了广大农民的心上。于是,农民又纷纷离 开土地,种粮的农民越来越少,抛荒的土地越来越多,仅重庆市就有11%的耕地不再种粮,且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全国其他地方也都存在类似问题,被取消农业 税政策吸“回”到土地上的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抛弃”土地,粮食生产形势决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粮食价格前景也决不乐观。
第二,我们 应当反思,为什么好政策没有带来预想的好结果?扶持种粮的政策这么好,为什么没有取得理想的好效果呢?一是配套措施跟不上。如取消农业税政策,这边刚刚取 消,那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就快速上涨,把农业税政策的“好处”全部消解了。如果能够出台一些配套措施,消除各种影响取消农业税政策“好处”的 因素,那么,这项政策的作用能否会更好地发挥呢?二是地方政府没有认真地关心政策的执行。执行是政策的生命力。中央出台的各种扶持粮食生产的好政策、好措 施,到了地方,有没有能够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有没有发挥良好的作用?有没有被半路截留?等等,很多地方的政府并不知情。因为,他们都把工作注意力放到了 招商引资、建设“政绩工程”上了。试想一下,全民招商,还有谁来关心粮食生产呢?还有谁来关心农民的负担是重了还是轻了呢?还有谁来关心种粮是赚还是亏了 呢?在这样的一种工作氛围和工作状态下,中央的好政策还如何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呢?三是对农民的关心不“平等”。面对CPI的不断上涨,各级政府首先 关心的是城市居民,觉得CPI的上涨只影响到城市居民,对农民没有影响。于是,各种补贴等,想到的也首先是城市居民。其实,CPI的上涨,无论是对城市居 民还是农民,影响是一样的。从表面看,农民用的是自己种植的粮食、蔬菜、油料等,但是,不要忘了,这些东西的生产成本已经大大提高,同时,城市居民各种补 贴的增加,农民的比较收益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对农民关心的不“平等”,也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第三,我们必须深思,好 政策如何才能产生预想的好结果?好政策不能带来预想的好结果,对政策制定者不仅是沉重打击,而且会影响到下一步政策的制定与完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好政 策取得理想的好效果呢?一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任何一项好政策出台以后,都不能孤立地实施,必须同步出台完整的配套措施。如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出台,就必 须同步出台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扶持政策,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伴随”上涨,以保证取消农业税政策作用的完整性;二要真正重视 粮食生产。重视粮食生产决不是口头上说说、文件上写写、会议上喊喊、媒体上登登的,而必须体现在行动了,落实到措施上,具体到内容上。如果一边喊重视粮食 生产,一边又在损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随意占用耕地、破坏农田、破坏水利设施等,如果这些行为不规范,那么,重视农业就是一句空话,粮食 生产就根本没法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三要确保好政策落实到位。中国的农民最实在,只要政策不打折扣,只要能够实实在在地把中央出 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哪怕这个政策并不很优惠,他们也就能够满足了。说实话,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政策,提高的价格与农民增加的种粮成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 距,但是,农民已经很满意了。问题在于,在执行中不要再打折扣,不要以各种借口来损害他们的利益;四要真正做到城乡平等。我们承认,在目前的情况下,还难 以真正做到城乡完全公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完全平等。但是,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已经存在的不平等,而不是人为地制造新的不平等, 如在CPI上涨问题上的各种政策措施;五要出台新的可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中央关心“三农”的意见和政策,一般都指导性很强,但是,这些指导性政策如何才 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还有待于出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可以是中央出台的,也可以是地方出台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要想把农民“留”在土地上,要把农民种粮的热情调动起来,就必须出台一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种粮成本和提高农民种粮效益的政策措施。同时,制定出 台如何保证粮食收购、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