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5月份CPI涨幅回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涨幅回落,并不意味着价格形势出现好转,通货膨胀压力出现缓解,完成全年价格目标调控任务的难度丝毫没有减轻。
首先,PPI高企对整个市场价格构成威胁。5月份,PPI增幅达到8.2%,特别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增幅更高达11.9%,继续创
新高。而PPI增幅的主要推动力是国际原油价格的疯涨。按理,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源价格也应当出现下降,至少不应当疯涨。但是,事实并非如
此,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上涨状态,这就给价格的控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而PPI处于高位,短时间内或许不会对CPI产生多少影响,但是,如果长
期处于高位,必然会产生传导作用,影响CPI,特别是影响价格预期。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PPI似乎没有下探的迹象。如此,CPI被PPI推动上涨的可
能性也很大,CPI自身形成的回落力量,很有可能难以抵挡住PPI的上冲力。
第二,食品类价格仍然是价格上涨的主力军。这一轮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大、危害很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轮价格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是食品
类价格,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粮食、猪肉、油脂价格。所以,只要食品类价格上涨的警报没有消除,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不可能消失。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
来看,5月份食品类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更多的是季节性回落,是阶段性回落,是猪肉、鲜菜、油脂市场供应季节性增加带来的市场价格回落,并不是整个市场价
格处于稳定状态下的价格回落。即便如此,涨幅仍然高达19.9%。随着炎热天气的到来,猪肉、鲜菜上市数量会明显减少,市场供应也会明显紧张。在这样的情
况下,猪肉、鲜菜价格又会出现一次上涨过程,食品类价格是否又会出现明显反弹呢?即使不出现明显反弹,是否还会继续下降呢?如果不能继续下降,CPI又如
何降下来,全年目标调控任务又如何完成呢?通货膨胀的压力如何消除呢?
第三,后期价格形势很不乐观。如果仅仅是目前的价格偏高,趋势良好,倒也无妨。问题在于,各种因素表明,后期价格走势很不乐观。一是价格持
续上涨,低收入阶层已经难以承受,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必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会不会因此而带动价格的上涨,值得关注;二是随着国际原因价
格的疯涨,以及国内电煤价格的攀升,炼油和发电企业已经难以维继,纷纷要求调价。中石化甚至已经试水,调整了液化气价格。有关部门也已经表态,将研究电价
的调整问题。如果油价、电价一调,必然引起全社会的连锁反应,新的一轮涨价将在所难免。如此,全年的价格目标任务还如何完成,通货膨胀还如何控制?三是周
边国家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是越南出现的金融危机,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的价格和价格调控。四是劳动力成本的较快增长,一方面,可能形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
力,另一方面,工资收入的增长,也可能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价格上涨。所以,今年后几个月的价格形势十分严峻,继续采取“压”的方式控制价格上涨,还是
调整控制手段和办法,以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应对价格上涨,遏制通货膨胀的发生,值得关注和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