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娟的《温柔的河流》

(2022-08-29 13:19:27)
分类: 读书
彼李娟的《温柔的河流》
由粗心或缘分,不管怎样,可追索的是由此李娟而彼李娟而读到《温柔的河流》,倘没有从刘亮程那里知道此李娟于我就没有此李娟,也没有彼李娟,就读不到这本《温柔的河流》。或许人们正是把难以说清楚的相遇就归结为缘分的名下,缘是一个难以分得清楚的东西。

不管怎样,《温柔的河流》很好读,好看。读时感觉很好。如果说此李娟有一种野趣,则彼李娟自有一种别样的书卷气。野趣恣意、自然、轻盈、脱俗;书卷气收敛、讲究、深沉、耐琢磨。我都喜欢。

我很羡慕江南那种气氛,感觉很有文化似的,尽管我说不清所谓文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些东西无法理解但却能感知得到,有些似乎理解了但却不能说清楚,脑子里形不成明晰的概念。对比之下,我感到我所生活的北方似乎有一种缺失,隐隐约约地以为就是文化罢,但细想也不尽然,所谓缺失的状貌或许也可算作另一种文化,感觉就是不一样。不管怎样,反正就是羡慕江南那种小桥流水、白墙碧瓦、诗书人家、晴耕雨读、书香门第之类的氛围,仿佛每扇门里面都有曲曲折折的故事,平常的东西就可以委委婉婉饶有兴味地说出好些东西来。彼李娟就是生活在大运河边上的,说了运河边上的事,委委婉婉,饶有兴味。说来也巧,刚刚看了一部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对运河有点所谓感性印象,给读《温柔的河流》里所写做了铺垫。

书分三辑,简言之——居、食、读。看作者所述说她的故事,我也想起我的,这种勾连大约就是写作者的所谓成功罢。

读书或者书,我是喜欢的。欢,大约我是懂得的,爱就不懂,也应了“男欢女爱”。尤其,看到对所谓哲学之名或之意的追溯到古希腊语——所谓的哲学的源头那里,说哲学的本意或本义或本源竟是对应于汉语的爱智慧,我就更糊涂了。对我所读到的书,我不会批评,尤其中国式的所谓的批评;感觉好、舒服就读,感觉不好就不去读算了。就是对所谓成功学人生教导学之类,我无非绕着走罢了,少沾些伪盛之气而已。

人是有着一种我称作感应的能力的,对应于天地万物,及至人与人之间,这种感应可以舒服或者不舒服,当然,不拘于舒服一事。读彼李娟感觉是舒服的,但和谐共振未必完全。她喜欢甚至爱张爱玲,我则不喜欢张爱玲。听说张爱玲,许多人说她写的好,曾搞了她的一本《小团圆》来读,读不下去,读了开头十几二十几页,感觉不好,不舒服,感觉写的乱,文字有点散,即使就画面论,感觉也是蹦蹦跳跳的。也许背后自有女人的逻辑,但我从来就不懂女人的逻辑,也许这就是我读张爱玲的障碍罢。所谓原因从来就是后找出来的,未必果真如此,大约也可以归于一种硬说,靠人多硬是把它给软化了,人们也就见硬而不硬了。话说张爱玲,其人本身的故事性当更强。人之为人,其实在事,因人成事,事在人为。没有人无所谓事,没有事也无所谓人,所有事都与人相关,有人才有世上的事。我对张爱玲,可说是没有成见,甚至有的是理解,只是她写的那些事,她的文字,她的叙事法我不喜欢,但也不必品头论足。她写了,就写了,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是一种存在;和所有我不喜欢的文字一样,他们写他们的;不喜欢,就不读而已;不是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都能产生共鸣的,相遇和共鸣都需要缘分;总有一本可能喜欢的书在,但还没有读到。如果把人看做一个圆,两个圆总有五种情形:两个孤立的存在,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分离;相切,仅发生一点的触碰,擦肩而过;相交,部分重叠;包容,一个在另一个之内,不过这暗含着两个圆的不对等的意思,一个大一个小了;重合,不分彼此,合而为一。这世上人太多了,一个人的一生又太短了,大约彼此分离的情形为多,终生不能相遇;相切、相交即是有缘;至于重合,大约像一块石头会自己跳起来一样,只在理论上或者逻辑上可能,其现实的发生不是人所能希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李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