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几种版本
(2017-08-10 20:16:04)分类: 读老子 |
在《老子》的诸种版本中,我更看重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本。较为看重的诸本有湖北荆门郭店的楚竹书本(甲乙丙三种),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帛书本(甲乙两种),陕西周至楼观台说经台碑本,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傅奕本,再有就是想尔注本、严遵本和天台经幢本。
北大本兼早和全两个字,早是说它为汉代的东西,据整理者说大约是汉武帝时代,即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抄本;全是指它比较完整,据整理者说经整理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竹简二百一十一枚,残简十枚,推测缺失两枚完简,全书仅残缺六十多字。北大本的缺陷是出处不明,为不愿透露姓名者的捐赠物,仅此而已。这一点似乎为一些人忌讳而轻看。
楚竹书本占一个字早,所存的样貌最古,可能是目前所能看到的在时间上最接近老子的本子。遗憾也是缺陷,因为它是劫余幸存的东西,那个墓在挖掘前数次被盗,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东西与其它文本的内容相比为少,到底多的部分是后来经人添加而多出来的,还是被盗造成的残缺,或者它本身就是节抄本,一切皆有可能,这也就成为悬案。
马王堆的汉帛书甲、乙本,两种都是很早,很珍贵的本子,可惜只一个字,残,且残的十分厉害,没有别的毛病。
楼观台碑本的价值主要是在文字方面,它是元代高翿依仿《集篆古文韵海》中的古文缀辑而成,不过“此碑文字,全同今本”。
至于所谓世传本的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正如给它们所冠以称谓那样,是使用传布最广的本子,也可能是被人为污染最严重的本子。
傅奕本,傅奕是唐朝人,他整理的《老子》号称《古本老子》,据说是得齐后主高纬武平五年(公元574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出土的《老子》文本,参考了9家注本进行整理,校订为《古本篇》。历代学者以为它代表了《老子》文本的一个不同来源。
想尔注本,据传是东汉张陵注本,张陵为天师道的创始人,这是道教内部的说法或者扩展,我理解为它是理解《老子》另外一条路子,而已。今仅残存上半部。
严遵本,严遵是西汉末跨王莽新朝入东汉的人物,著《老子旨归》,算解《老子》较早的本子,尤其在楚竹书、汉竹书、汉帛书未见之前,今残存所谓后半部。
天台经幢本,据说是陶弘景得于天台山的春秋古文老子书,传于司马承祯。后者奉唐玄宗诏以籀篆隶三体刊正并获赐《老子真本》,漆书于妙台经幢。该本“迥异河王”,所谓章序、文句与诸本迥异,文句中有不见于它本者,亦有它本不见于该本者。无论如何该本沾了个古字,我以为可以参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