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溺水溺亡童谣中小学生孩子 |
分类: 教育 |
千万莫夸大防溺水童谣的功能
近日,为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公布《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据悉,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为了让孩子们做到警钟长鸣、自我提醒,教育部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游泳戏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擅自结伴不能保,大人陪护不能少。没有救援不要去,陌生水域不可靠。水性差的不救人,安全六不别忘掉。”
每年的暑期,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集中抓防溺水工作,这是以生为本、关爱生命的具体体现。抓防溺水工作的通用做法是,一级向一级发文件、层层会议传达、签订责任状等,全体教师大走访,将防溺水工作做到了家庭,这些措施看似做得很到位,实际上,形式化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是一个问号。近日,教育部公布防溺水童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多少孩子有多少家长去看去记去兑现?很难说。能产生多大影响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就全国而言,今年发生的数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5月1日下午,江西省南城县株良镇3名四年级女生相邀前往附近河段捉螃蟹,不慎滑入深水中,全部溺亡。5月2日下午,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3名初中学生不幸溺亡。7月8日徐州俩学生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简直触目惊心!
关于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笔者认为,一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重点地区的特殊人群,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人群,农村家长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缺乏有效监管,所以要特别加强包括对孩子和家长的教育。要深入孩子活动的范围,进行全面的排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教孩子学会游泳,“堵不如疏。”在农村也可因陋就简建一些游泳池,请专业教师或体育教师或者会游泳的成人教孩子学会游泳,这样即让孩子掌握了游泳技能,又锻炼了身体,还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将来如果孩子遇到了突发情况时能够自救。真是一举多得。三是学校、家庭和政府要编织中小学生安全防护网,孩子安全,警钟长鸣,孩子安全不是一阵风,保护未成年人宜常态化。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尤其要强调家长的责任,近日,据媒体报道,皖籍小兄妹南京被关狗笼喝地沟水,孩子受到如此的虐待,令人痛心,简直难以想象,所以,社区政府要切实加强监管,极力维护法律的尊严,避免孩子受到任何伤害。
防溺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亿万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大事,非同儿戏,一定要抓实抓细。童谣只对防溺水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切不可将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