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教育扶贫公平正义改革 |
分类: 教育 |
教育扶贫是缓兵之计而非长久之计
据新华社报道,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招生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倾斜。这一旨在补偿贫困地区教育公平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海南一贫困县老师称,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9月15日《新华网》)
为了社会公平,各地重点高校招生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倾斜,为寒门学子赢得更多读重点大学的机会,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这样寒门学子就不会输在高招这道门槛上,但是,未必就不输在未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竞争还非常激烈,更主要的是让寒门学子有真才实学,不是通过政策的倾斜,不是高招的施舍,而是通过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让寒门学子有扎实的基础。
教育扶贫只是缓兵之计,而非长久之计。国家提出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但是,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乡村学校渐渐地萎缩,甚至人去楼空,有人称乡村学校成了乡村世界的一片孤岛,可想而知。而优质的城市教育,吸引了乡村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教育需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得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千万不可听之任之。
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分得一杯羹。这说明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踩红线,打擦边球,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领导固然可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来,可怜天下父母心。似乎情有可原。要问,为什么重点大学向农村学子倾斜?看似公平,难道对于城市学生就公平吗?为什么同一所重点大学同一个专业对于城乡考生有不同的标准?
重点高校“扩招”农村生源,只是缓兵之计,而非长久之计。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多渠道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从源头上逐步缩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城市学生相比,乡村孩子诚实、坚强、独立、能吃苦耐劳,有些素质和心理特质是城市学生所没有的。如果我们所设计的高考制度能够将学生知识文化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素质都能放进去,那将是更为科学了。期盼高考录取标准的改革。
教育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期待有朝一日全国高考是同一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