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农贸市场出现了,最早叫自由市场,多是卖农贸商品的,蔬菜水果最常见,后来才有的鸡鸭鱼肉。农贸市场久了,猫腻就出现了,一斤短个半两,小小不言的也没人追究。可人心不足蛇吞象,缺斤短两现象日益加重,农贸市场出入口就放置一台公平秤,一为震慑商家,二为客人方便,买完可以上秤称一称,安心幸福地再回家。
另一头,有人由此开始看见商机了,卖手秤。手秤一改过去老秤有杆有砣的样子,摇身一变成为弹簧秤,上面是个秤盘,下面有一个弹簧,什么东西一勾就知几斤几两。那时的农贸市场忽然某一天起人人带一把弹簧秤,挂在包上,警示商家要有良心,也有少数人真的小气,什么东西都要自己过秤,一秤称不下,分两秤也要称完,搞得商家直撇嘴。
弹簧秤一改至少两千年的杆秤传统,彻底毁了给秤高高的公平景象。过去市场上买大宗商品时,大杆秤最多能称二百多斤,两个壮汉用粗杠抬着,秤杆另头高高翘起,山呼海啸地边称边喊地煞是好看;弹簧秤相比显得很小家子气,使用久了还份量不准,常常见商家与客户为秤不准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很败坏几千年来的商业儒雅之风。
也不知哪一天弹簧秤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平秤也没人在意了,农贸市场被各类超市顶替了,超市规范多了,但人情少了,爱买不买成为超市经营宗旨。农贸市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可惜成为了历史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