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未都
马未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640
  • 关注人气:736,3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204篇•搬煤——往事之三

(2015-02-16 09:21:34)
标签:

文化

蜂窝煤

生活

往事

分类: 2015年

       我对烧煤球炉子还是有印象的,至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北京还有许多人家烧煤球,烧煤球比烧蜂窝煤脏,一添煤暴土狼烟的。不知是谁发明的蜂窝煤,又干净又省煤又省事,于是六十年代开始城市大力推广蜂窝煤。

       烧煤球的炉子要先用泥搪炉子,就是用耐烧的泥将炉膛内部糊上一层,让它隔热保温节约能源。改烧蜂窝煤就不用再搪炉子了,买几块炉瓦放入中间,四周塞满炉灰即可。蜂窝煤炉子封火也容易,上火也快,每天父母下班打开炉门,不一会儿就冒出蓝色的火苗,炒菜做饭,此是后话。

       自打住进楼房就开始烧蜂窝煤了,早年买煤时是包括煤送到位的,有点儿像今天的快递,都是门到门的服务,不管你住几层,搬煤工都会将煤搬到住户指定位置,整齐码好,然后收拾利索走人。搬煤工有一块厚木板,上面钉着一条三指宽的皮带,套在颈上非常给力,木板长二尺宽半尺,一层能码10块以上的煤,根据搬煤工的力量大小,煤码的层数不一,我见过码八层煤的,估计总重量在150斤以上。

       1966年文革开始了,讲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搬煤工突然有一天不负责往楼上搬煤了,只把煤送到每家门口。平房还好,楼房高层就惨了,那时的楼房都没有电梯,自己慢慢搬吧,邻居帮忙搬也是常有的事。直到八十年代,北京许多平房做饭用煤气罐,但取暖还要用蜂窝煤,我就帮助王世襄先生往后院搬过煤,借着搬煤蹭过他做的饭,顺便再看看他的老家具。

       不知从哪一天起蜂窝煤退出了我的生活,渐渐也退出了城市的视野,后来罐装煤气也少了,都改管道煤气了,一拧开关连电打火都备齐了,做饭烧水自如得很,帮人搬煤的日子远去了,人情也就淡了,城市因此变得生分起来。

                                                                                                                            2015/1/20  观复博物馆

 

说明:这是两组文章,一组写往事,一组写旧物,陆续写陆续发。希望看官提供线索。

往事:被窝、冬储、搬煤、寄信、电报、粮店、副食、叫卖、修鞋、补锅、磨刀、剃头、弹棉花、打家具……

旧物:肚兜、饭盒、水壶、茶缸、脸盆、痰盂、手绢、钢笔、缝纫机、搓板、熨斗、蛤蜊油、胶鞋、跨子、 军挎、票证…… 

 

http://image.guanfumuseum.org.cn/gf_img/view.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1203篇·欠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