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未都
马未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984
  • 关注人气:736,3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九百五十四篇•古建风波

(2013-04-10 13:49:16)
标签:

文化瑰宝

社会责任

成龙

古建

捐赠

文化

分类: 2013年

    成龙先生拟捐四座徽派建筑给新加坡一所高校,引发了社会争议。这些古建民居成龙曾与我多次提及最终归属,希望它们有一个良好的归宿。至少有几年了,成龙一与我聊天就会谈及这批古建筑,可见已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二三十年前,中国到处还可以看到同类的古民居,尤其江南地区。可近些年大兴土木,就将这些祖宗留下的老房子随手拆掉了,拦都拦不住。那时我在江、浙、沪、闽、赣、粤等地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这等民居,许多有识人士购买了不少,有的已易地重新搭建,有的至今仍沉睡仓库之中。

    美国波士顿附近的乡下有一座皮博迪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里面有一座荫馀堂,那也是一座徽派民居,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美国人花了三万美元购买的。然后花了几年时间编号拆散,运至美国,由中国人指导,美国人重建,完整地呈现在皮博迪博物馆室内,前后花了好几百万美元。为了保护该建筑,博物馆限制客流,分拨进入,观众一进去恍然隔世,一切古旧痕迹都保留了下来,甚至还有早年写的标语。有点儿可惜的是,这座民居是道光年间的,简陋而窄仄,不能全面反映徽派古建风貌。即便是这样的中国民居,仍能给美国人以直观印象,让他们能够体会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居住环境。

    说实在的,当年我也曾动过收藏古建民居的念头,看过徽派、赣派、闽派、浙派、粤派等不计其数民居,看着那些已拆散堆积如山的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痛心疾首,有心无力。古建民居收藏展示需要很大的地方,成龙也跟我说过这些苦恼,他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又不是文物保护专家。他愿意无偿捐赠,未必有人愿意接力展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此次新加坡高校伸出橄榄枝,实际上是国内长期冷淡的结果,但愿此次风波能让国人警醒。

 

                                                                                         2013.4.10

第九百五十四篇•古建风波
荫馀堂外墙

荫馀堂是建筑中的建筑。荫馀堂内禁止拍照,这张照片是在博物馆室内二楼拍摄的,并不是室外。

 

第九百五十四篇•古建风波

荫馀堂内景

 

第九百五十四篇•古建风波
荫馀堂客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