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百零八篇· 作赝与鉴定

(2009-12-30 13:45:10)
标签:

考古学

铁证

文物

杂谈

分类: 2009年

    我曾说过文物鉴定要具备大智小技。大智者,应对该文物产生的背景具有宏观把握的能力;小技者,具体到对一件文物的判断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理论上讲,作赝与鉴定是一件事物的两个面,属于那个永远说不清的矛盾。

    历史上这对矛盾的较量一直沿着相互攀高的态势行进。任何一方都可能临时占上风。历史上有许多被当时专家坚决认定的文物,后又被历史证明不过是一件伪作。这种教训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不文明地存在着,令人啼笑皆非。

    曹操墓一千八百年来一直为历史悬案,多少人想把它彻底搞明白一直未能如愿。七十二疑冢成为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心目中永远想解也解不开疙瘩。今日一朝开棺,朗朗乾坤,又有文字“魏武王”铁证(先不讨论此证据的真伪),加之巨大的商业价值,所有参与者都愿信其是,不愿信其否。

    我们今天所称的考古学又称近代考古学,与北宋以来的古代考古学大有不同;早期考古学以金石学为主,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为其代表。二十世纪初叶,中国才开始有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百多年来,许许多多的考古学者为此严谨辛勤工作,成绩斐然。

    近代考古学本是西风东渐,最核心的本质是科学严谨,注重程序。因此,所有考古的成果都是后人探索文明进程的依据,也正是因为这一重要性,凡任何可能引起怀疑的“物证”都本着“疑罪从无”的法律原则不予采信,即便痛苦,也要割舍。

    今天,我也希望安阳大墓是曹操的墓。我不在现场也未见实物,无权质疑。但我仍愿再善意提醒一句:今日作赝者如不足为虑,古之作赝者也不能无视,如果七十二疑冢确为当时人所为,就不能排除所谓“铁证”当时就做了七十二份,一墓一份,让每个打开墓者都高兴万分,空欢喜一场;更何况此证并不是考古现场的发掘,今日社会之复杂远超专家们的想象。

                                                                         2009-12-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