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未都
马未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640
  • 关注人气:736,3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百六十篇·文学的傲慢

(2008-06-16 17:08:5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2008年

    我由工厂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当编辑时,全社我年龄最小,文学编辑室的编辑们起码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少说也年长我十岁。那时文学最红,社会地位高,一篇发表的作品改变人生的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每天的工作就是发现好作品,发现新人。社会上确实也不时地有文学新人出现,轰动一时。不象现在的演艺界,多少年了还是那些老星们霸着。

    编辑部的来稿比现在有意思,现在的编辑部不管什么样的来稿,发到邮箱里了事,没有个性。那时的投稿,作者的面貌先让你了解一半,字迹漂亮的占便宜,誊抄清楚的优先看,甚至邮票贴得正不正都可能影响这部作品的成败。

    为一篇稿子约见作者很平常,老编辑愿意约在编辑部,有居高临下的快感;而我却愿意约在外,连谈稿子带玩儿,一举两得。我去北京大学中文系找马悦是骑车去的,骑一个半钟头,顶着烈日,到学校已是中午,校园内蝉声震天,可有同学告我马悦在睡午觉。我只好等,当睡眼惺松的她走出校舍,我才知道这写一笔漂亮字的马悦是个女生。

    怀揣文学梦的北大中文系文革后的第一拨女大学生,骄傲气息逼人。那会儿也没有个美女作家的概念,也没有市场运作的概念,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全靠自生自灭,加一点儿运气。

    我就是马悦的那个运气。她的处女作《窗外的事情》1983年发表在《青年文学》,上了头条。此事已过去二十多年,小说情节都想不起来了,唯一记得的就是马悦身上那股从骨子里发出的文学傲慢。

                                                                              2008.6.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