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十九篇·熟能生巧

(2008-03-07 14:29:05)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2008年
 

   我们一般人对看病都比较熟悉,挂号,等候,看病,拿药。但对文物鉴定就陌生,总觉得神奇。

   文物鉴定分层次,理论上属疑难杂症的也需要会诊。我本人并不提倡电视上那种带表演性质的鉴定,带上手套,拿着放大镜装模作样。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文物鉴定仍采用目鉴形式,故鉴定学又称眼学。眼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学上可称之标型学。简单地解释就是当被鉴定物出现时,鉴定者马上在头脑调出库存资料比对;如没对应的资料马上进行下一轮类比,随后做出判断。

    这个高级大脑神经活动,有时只在零点几秒内完成,不需预热,也不需反复计算,答案快到外人无法想象。举例说明,当你看到你的儿子从幼儿园门缝中露出半张脸,你马上就做出正确判断,立刻满脸堆笑,迎上前去;而不需等儿子走到跟前,脱去衣服,看看后背上的胎记才能确认是自己的儿子。你的迅速判断源于你对儿子的熟知。

    熟知是鉴定文物的必要条件。俗称说熟能生巧。对文物鉴定有两门功课:一是宏观把握该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确定它的历史框架的边缘,凡是出圈者必假无疑;二是微观注重细节,该细节由技术与文化双层构成,缺一不可;赝品过了第一关,往往过不了第二关,露出马脚一定在细节,所以细节决定成败。

    大部分民间藏品对我都是“一眼货”;凡是一见东西就磨磨叽叽,吭吭哧哧的“专家”鉴定大都没戏。

                                                    2008.3.7下午

 

紧急通知:

刚得到有关方面通知,因不可抗力因素,原定于3月15日的签售活动必须推迟到3月22日(周六)上午10:30开始。

请大家看准日期前往。事出无奈,敬希大家谅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