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十七篇·同学会

(2008-02-04 17:12:41)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2008年
 

    最近这些年兴同学聚会。小学会,中学会,大学会,海外同学会,干校同学会五花八门。

    我小学四年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此就没正经再上过学。所以同学几乎都记不清,也不亲,故来往不多。后来有一次忘了谁通知去参加小学同学会活动,我兴致勃勃去了,还上台发了言,说了什么忘得一干二净。没过多久,我又被告知再去一个类似的活动,大家都很兴奋,要照方抓药再来一回。

    这就让我犹豫了。我很欣赏或曰愿意体会“久别重逢”的感觉。今人由于沟通的便利,久别重逢的感觉一般不算强烈,可古人强烈:“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唐·韦应物)

    过去古人久别重逢所诉说的都是个性化极强的内容,而我们今天,社会共性化的东西太多,你知一个人的职业就知他的生存状况,猜测与实际之间差距不会很大。这就使重逢变得实际:交往有用没有?于是关系网织好,铺开,利用。

    中国是个关系社会,用人情维系,谁也摆脱不开。随着年龄增长,人际就越发复杂,居高居中居低都有难处的一面。其实,人情社会在贫穷时对社会的支撑力起过加强作用,但进入富足,人情之间的美好就会被利用,其结果人所皆知,无需我多说。

    我们今天常常喟叹为人情所累,尽管如此,我们仍会鄙视西方人不谙人情。今天上午,我的远房同学们来看我,顺便看了博物馆,我高兴地送给他们每人一本《观复宝典》,摄影留念时倏然想起韦应物那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2008.2.4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