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十五篇·油水

(2008-02-02 18:24:18)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2008年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桌子人对着菜单发愁,不知点什么菜好。这个营养过盛的年代,吃饭成了负担。这在我年轻的时候不可想象。

    我的记忆里生活最苦的年代是我18-20岁。我二度下乡,独立生活。第一次下乡是跟随父亲去东北五七干校,虽苦但有父亲照顾,加之年龄尚小,属于“少年不知愁滋味”,所以再苦再累也没什么大的感觉。但独自下乡就不一样了,要学会生存的一切技巧,包括处世。

   “知识青年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为今天的年轻人翻译一下这句政治色彩极强的口号,就是作为城里的学生要和农民一样的生活。口号归口号,反正两年下来,我没看见谁真正与村里农民“打成一片”,倒是时不时地发生冲突,“打成一团。”

    那时最苦的记忆是常常吃不饱,肚子里没油水,今天的人想象不出来肚子里没油水是啥滋味,也没法设想一个人那时的饭量。我曾给一个公社的拖拉机手做饭,本来是想多做一些吃蹭儿,于是称了三斤面,买了两斤肥肉,摘了一大筐豆角;面烙成饼,肉炒豆角,外加两暖壶开水,他在我眼巴巴的注视下全部吃光,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今天,连我自已也不能想象一个涉世未深、饥肠辘辘的孩子,怎样去忍受这样一顿香喷喷的午餐,那个让每一个人背负社会灾难的时代,虽然今天听来有些残酷,但正是这样的残酷,让我及我们这一代人逐渐坚强。

                                             2008.2.2傍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