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三篇·鉴定

(2008-01-21 19:37:13)
标签:

文化

分类: 2008年
 

    有客人送来两件瓷器鉴定,两件都算是稀罕物,其中一件就更为稀有,全世界有案可查的不过寥寥。

    正因为寥若晨星,在当天目鉴为主的陶瓷鉴定中,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这两件瓷器命运不济,屡被专家枪毙。

    那怎么办呢?持宝者十分困惑,有千里马却不见伯乐。这在文物鉴定中是常有的事情。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所以说,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真品被贻误了可能焕发的青春,反倒让一些平庸品独领风骚。

    这就是文物世界的魅力。得有人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好勇于说出真相,但说得有说的资本。

    人微言轻啊!一般人说了白说,没用;有地位的说了不白说,但又不敢说,原因很多,名声,利益,晚节,等等因素都在这一刻进行了强烈干扰。

    我见过德高望重者面临难题呈现出的难堪,环顾左右而言它。其实,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物,别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束手无策乃是常事。

   人的面子不重要,错对都应有个态度,其实也丢不了什么面子。如果吱吱唔唔,表了个模棱两可的态,才会让人背后耻笑。

   顺便说一句,目前文物鉴定还是标型学,就是得有标准物参照一门学问,俗称眼学。

                                                       2008.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