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黄鸭"到底怎么回事儿

(2013-06-26 14:06:33)
标签:

裴钰

北京

大黄鸭

香港

文化

分类: 旅游地产、市场研究、旅游法
6月25日,在北京台时政类《议政论坛》节目    

今年9月,大黄鸭即将来到北京。6月25日,我在北京台《议政论坛》节目,分析荷兰“大黄鸭”现象。“大黄鸭”虽然游走多国,但是,真正引发华人兴趣的,还是,它在香港的成功展示。因此,在华人心目中,“大黄鸭”成大名于香港,它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成就,也是一个城市营销的典型案例.

"大黄鸭"到底怎么回事儿

"大黄鸭"到底怎么回事儿


第一,“大黄鸭”非凡影响力的四个因素:
1.抢占信息和舆论的高地。
香港是亚洲华人圈的时尚和生活之都,香港出现的时尚和生活个案,往往会被华人圈追捧为经典。大黄鸭在香港一炮打响,它在华人圈的传播就居高临下,普及得非常快速。如果换作广州和天津,即使获得巨大成功,那么,对华人圈也未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2.符合大众审美
“大黄鸭”的审美符合大众情趣,具有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民族的普遍性的认同,它是积极的、活泼的、正能量的。
3.具有独特的创意
有两个层次,第一,选择了“海域”作为展览平台。香港对大黄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城市营销;第二,艺术家优秀的个人创意;
4.免费公共开放
在公共区域内,免费开放,是造就"大黄鸭"非凡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大黄鸭,首先就是一件城市公共艺术艺术品。

第二,国内某些地方也展示过大黄鸭,为何效果一般?
国内一些地方商业机构展示过大黄鸭作品,但是,效果一般。原因有2个,1.非在公共区域免费开放,选址、策划的商业目的过于明显;2.没有对大黄鸭进行城市营销,从而,公众和媒体的兴趣不大。

第三,公共文化的需求是最大的
我们通常讲的“公民的文化需求”,实际上,指的是“公共文化需求”,这种需求无论是北京,还是香港,都是巨大的。
和公共文化需求相对的是“私人文化需求”,由于受城乡差异、家庭收入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国内的“私人文化需求”,远远不如“公共文化需求”这么巨大、这么迫切、这么明显。
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这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之一,政府责无旁贷。
政府应该考虑2点,1.加大对公共文化创意的激励力度;2.可以考虑设立公共文化基金,实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服务公众”的良性发展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