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杭州旅游在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抉择
标签:
裴钰杭州浙江全球华语广播网旅游文化文化 |
分类: CNR中国之声评论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美景
主持人:人们印象里,杭州的旅游文化应该超过苏州南京,为何在旅游收入上,却落在这两个城市之后,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裴钰:这个数据比较也让我很震惊,实际上杭州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的方式。它的产业优势并不明显,我们理解上,过去的理解是传统文化资源、资源景点、艺术门类、娱乐产品这些固化的财富认为是文化产业资源,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文化产业资源是对各种流动财富的吸引能力和利用这些流动财富创造新价值,它的归宿必须要强化区域经济的地位和能力,优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水平。通俗的来讲,西湖、越剧、梁祝传说只是一种文化优势,并不是浙江的产业优势,所以“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是把游客给熏醉了,但没有把区域经济,区域发展给醉起来。
主持人:您觉得杭州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国际级的休闲基地,您觉得它应该怎么去把握现在这样一个契机,要遵循怎样的一个路径呢?
裴钰:归根到底一点要实行旅游文化产业的产业升级,一个办法加快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力度和进度。第二个方法是这样,我们现在有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其中把杭州定位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应该进一步明确的修订为国际级的旅游休闲中心。并且杭州不是长三角南翼的现代服务中心,把南翼两个字去掉,直接改成长三角现代服务中心之一,这个能够修补杭州旅游的一个国际性的短版。因为国际品牌毕竟是刚性的。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调结构、促升级,比如说我们现在说,要将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这个是很普遍的。但是文化旅游有它的特殊性,应该在文化旅游这个方向率先际快向产业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比如说在浙江省内文化旅游功能区的设置,并且紧紧依靠装备制造业的优势,突出发展文化制造业和旅游制造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高端的文旅产品和高端的服务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