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梁,黑头发

(2009-03-28 12:32:59)
标签:

方言

文化

裴钰

杂谈

方言复兴

母语

分类: 方言和汉字

    这周由于很忙,博客更新慢了一些。“方言复兴”这个主张,我想不是某个人突然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顺应人文时代的必然结果。能够从母语的角度,来谈方言保护,我想这也是人文发展的结果,如果,我们不生活在二战之后的文明时代,如果,我们没有生活在开放型的时代,我们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理解。所以,现在的文化重建,不仅仅是新的思想角度,新的思想启发,更重要的是,新的话语体系,新的学术体系,就像我在演讲中,所讲的一点,我们探讨话题的基础,是文化的多样化。如果,你不承认这一点,你认为文化就是单一的,枯燥的,简单的,甚至就是某种工具化的,那么,你根本就不可能接受方言复兴这个观点,你也就根本不可能接受“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观点,你最好生活在二战之前的那个时代,那个弱肉强食的文化时代,而不适合今天的人文环境。

    下面,又选择了两个视频片段,我在新浪播客上传了部分片段。我要感谢今天的人文环境变得走向多样性,这才是积极的文化形态,只要我们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文化问题变得纯粹一些,真正地给人们一种真诚和单纯的引导,少一些名利负累,那么,文化建设,文化重建,会变得更加自如一些。所以,我在演讲后,给涵芬楼留言,写了这么几句话:“涵芬楼,文化多样化的圣地”。

    听我演讲的朋友,不少都比我大,老先生们听什么,我想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新的思想方法,新的思考角度,更令他们感兴趣,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传递的是“思想方法”,传递的是“思考角度”,知识积累已经有数千年了,而新的思想方法,却需要时时更新,我想演讲的“思想共享”更有意义,切磋的是思想方法。科普讲座很多,卖书推广的讲座也很多,文化多样化,可不是新加上一个“市场化”。

    一个学问家未必是一个思想家,一个翰林院的大学士不一定是思想家,当年的大清国有多少大学士,有多少大学问家!可是,文化搞得是一塌糊涂,不是学问不够,而是思想不足。还是要由康有为、梁启超那些三十多岁的人,去搞变法和维新。由思想驱动的文化建设,才是积极的,才是有活力的,每一代黑头发的学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who are you?都会被问:你是谁?我想,100多年前,弥漫在皇城根内外的,也有一个问题——康梁是谁?我想黑头发的康梁已经用历史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说了很多题外话,祝愿大家周末愉快!

 

 

语言教育的核心功能是传承民族文化。

 

 

 

昆曲的保护,目前存在的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