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裴钰
裴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73
  • 关注人气:19,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丹丹有权不上春晚

(2008-10-16 13:58:54)
标签:

裴钰

文化

娱乐

分类: 人文思考

     宋丹丹近日表示,“凭什么一定要我上春晚?”“还是那句话,我绝对不会去(春晚)。”有的朋友近日撰文,认为:“上春晚如同赶考似的,临阵磨枪,当然是太累太难了,人生的成就或失败取决于本人的努力与否。如果说,全国的老百姓真的喜欢你表演的小品,作为一个艺术家,总不能拒绝这个文化需求吧?作为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更要注意的是话语表达的分寸感。压力也是成功的机遇,宋丹丹应该从中悟出一点道理。”

  
  有的人要让宋丹丹迎着“压力”上春晚,不过是建议宋丹丹对霸道的“春晚”屈服而已。
  
  宋丹丹向春晚说了真话。她不仅没有被春晚说服,对“压力”也没有妥协,这让我想起巴金老人在《随想录》里说的:“今天回想起来我过去好像受了催眠术一样,这说明我并未真被‘说服’”。宋丹丹没有被催眠,她是清醒和理性的。她干脆利索地对春晚说不,没有阳奉阴违,从这一点上讲,她没有说假话,同时也在坚守着做人的道德准则。
  
  多样性是文艺最根本的特征,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是拥挤在一个文化金字塔里。在文化金字塔中,老百姓处于卑微的底座,有小部分人站在塔顶,向下呼喊:我代表你们,我代表老百姓——这是十分荒诞无稽的。春晚只是一个电视节目而已,根本就不可能高高在上地代表着谁。
  
  宋丹丹的表演深受观众欢迎,她可以在电影、电视剧和各种商演中,来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绕开了春晚,老百姓依然能够和宋丹丹“亲密接触”。一个数小时的电视晚会,不可能代表13亿人的文化追求和审美取向。巴金还说过:“我们文艺发展的方向当然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花独放。”春晚20年,从一个普通的电视节目,成为今天文艺一花独放的“巨无霸”,已经大大背离了正常的逻辑。
  
  多年来,包括宋丹丹在内的众多艺术家,已经为春晚付出了巨大的艺术牺牲。如果春晚本身是公益性的演出,那艺术家也不会提出什么物质要求。可是,春晚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演出,而且可以说是每年盈利最大的“商演”。可对众多艺术家的不公待遇,让人匪夷所思——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艺术家为了这场商演要付出极大的亲情成本。不仅如此,更过分的还是,其表演得不到版权,自己的艺术成果也不能属于自己所有。

 

     春晚理应在自愿与合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艺术家的意愿和权益。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但是实行起来,却完全走样,原因在哪里?一个人要么对上帝负责,要么对财神负责,而不可能既信仰上帝,又信仰财神。春晚也是如此,要么是公众文化的精神领袖,要么是商业模式的龙头老大,两者也要居其一。如今,春晚对自己的文化领袖一面宣扬得登峰造极,而对自身商演老大的另一面遮遮掩掩,中国电影尚且有评委会的金鸡奖,还有一个名义上代表老百姓的百花奖,如今,春晚不去切实提高演艺人员的待遇,不去保障着作权人的合法利益,成了以上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的财神,谁会对它产生真正的信仰呢?
  
  我曾经在今年年初,就提出了“关注春节文化的多样性”,给宋丹丹这样的艺术家,充分的权益保障,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对春节文化,要容纳多样性的形式,给老百姓更多一些选择和渠道,去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审美。

    本文刊发于10月15日,北京《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