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碗花花

(2009-05-03 14:21:27)
标签:

植物

摄影

生活

时尚

文化

休闲

娱乐

杂谈

分类: 摄影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2008年8月沙客翰摄于河南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2008年8月沙客翰摄于河南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2008年8月沙客翰摄于河南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2008年8月沙客翰摄于河南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2008年8月沙客翰摄于河南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打破碗花花

    感谢博友木筏子kiki给予的专业支持,在沙客翰昨日贴出的三色堇图片中两位朋友及时指出其中两幅为打破碗花花的照片。沙客翰非常感谢!为此,沙客翰今天特将有关打破碗花花的资料整理收集于此,供朋友们一起学习。

    沙客翰所拍摄的打破碗花花是在去年8月,地点是河南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博客是个人关注的整理和知识的积累,沙客翰为有朋友的帮助而感到高兴。

   

    打破碗花花

    别名:野棉花(四川、湖南、湖北、陕西),霸王草、五匹草(贵州),满天飞、盖头花(河北),山棉花、大草花、大头翁(陕西),遍地爬、五雷火(湖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圆锥形,木质化,深褐色。基生叶有长柄,三出复叶,少数为单叶;小叶卵形,长4~11cm,宽3~10cm,不分裂或不明显的3~5浅裂,边缘具粗锯齿,下面疏生短毛。花茎高20~80cm,被疏毛,聚伞花序少数或2~3歧分枝;总苞片2~3,有柄,叶状;萼片5,紫红色,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密被柔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密生绵毛。花期7~10月。
  生于丘陵、低山草坡、沟边。分布于西南。
  采制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泥沙。
  化学成分 含白头翁素(anemonin)及三萜皂甙。
  性味 性凉,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理气,杀虫。用于顽癣、秃疮、痈肿疮疖。

打破碗花花


  【别名】野棉花、湖北秋牡丹、拐角七、清水胆、一把爪
  【来源】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以根、茎、叶或全草入药。野生品夏秋采摘,栽培品栽后第二、三年,6~8月花未开前,采收全草和根、茎、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茎、叶:苦、辛,温。有大毒。根: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蛆虫、孑孓。茎、叶:杀虫;治顽癣。根:利湿,驱虫,祛瘀;治痢疾,肠炎,蛔虫病,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0.5~2钱;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绞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文名】打破碗花花(《四川常用中草药》)
  【类 别】全草
  【异名】野棉花根(《四川常用中草药》),大头翁(《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的根。
  【植物形态】打破碗花花,又名:野棉花、山棉花。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茎被白色柔毛,有分枝。叶为3出复叶,基生叶具长柄;中间小时片较大,卵形至心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两侧小时斜卵形;小叶不分裂或不明显的3或5浅裂。边缘具不等的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红色至苍绿色,两面均被疏毛。花茎高20~80厘米,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简单或2~3回分枝;总苞片2~3,对生或轮生,与茎生叶相似但较小;花萼5~6片,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成椭圆形,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聚合果球形;瘦果近卵形,长约3.5毫米,密生白色绵毛。花期7~10月。
  生于低山或丘陵区的山坡、沟边及路旁。分布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采集】春季或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长圆条形,弯曲,长短不一。外表暗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纹,并有突起的小根及根痕。根头部较粗,残留干枯的叶柄,密生灰白色茸毛。质脆,断面纤维性,淡黄棕色,有棕色射线。气微,味苦。
  产于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本品在甘肃等地区作白头翁用。

 

打破碗花花


  【化学成分】根含白头翁素及三萜皂甙。
  【性味】苦辛,凉,有毒。
  ①《陕西中草药》:"苦,凉,有小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杀虫,化积,消肿,散瘀。治顽癣、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肿散瘀,消食化积,截疟,杀虫。治顽癣,秃疮,疖疮痈肿,无名肿毒,疟疾,痢疾,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消肿散毒。治跌打损伤红肿,瘰疬疮毒,痢疾腹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陕西中草药》:"孕妇禁用。"
  【选方】①治秃疮:野棉花一两,研粉,青胡桃皮四两,共捣烂外敷。
  ②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野棉花适量,捣烂外敷。
  ③治跌打损伤:野棉花一两.童便泡24小时,晒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五分至一钱,每日服二次。
  ④治疟疾:野棉花三钱,水煎服。(选方出《陕西中草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