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 学科教学计划 新湘版(2013版)
(2016-08-07 18:33:31)
标签:
学科教学计划美术五年级上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五年级 |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学 情 分 析
|
五年级学生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
教 学 目 标 |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
课 程 要 求 |
"造型·表现"领域要求: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设计·应用"领域方面的要求: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欣赏·评述"领域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综合·探索"领域方面的要求: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 材 的 重 难 点 |
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
课 程 实 施 设 想 |
1、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课本安排,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加引导,兴趣不高的,尽可能以最低的标准完成任务。 3、多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美术方面有一之长,发挥自己的的才能, 4、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5、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认真学习,突出重点在绘画技法和创作及欣赏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地方的艺术。 |
|
实 现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的 措 施
|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
|
评 价 方 法 设 计 |
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 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 |
|
主管领导签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