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才能体悟其神韵。学习诗歌,朗诵是一个重点内容。相信经过强调和练习,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现归纳一下诗歌朗诵要把握的以下几点:
语文课标对朗读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对课文字、词、句的内容理解了,读的时候才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
一个前提:
坚持用普通话标准音读准每一个音节,这是任何朗读必须做到的起码条件;要勤查字典,注音定调,防止产生误读;可在朗读资料上适当画上一些符号,以便读时注意,避免读错;还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四个关注:
一、研究诗歌思想内容,定下情感基调。读出情感: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二、根据真挚的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读出节奏: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形象:停连、重音、语气,融入语态、体态、仪态、动作、神情等元素。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把握诗歌的中心重心。把握主题表达基调:善于把握高潮阶段,做到抑扬顿挫。
做法:近期,年级将组织诗歌朗诵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