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语录】崔允漷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彩语录学习(整理)

(2011-09-27 13:09:30)
标签:

经典

语录

感悟

体会

杂谈

    崔允漷  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参与课改的设计与实施,承担教育部课程改革重大课题“学校课程管理指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以及华夏基金会资助项目“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等多项重点科研课题。

    以下是崔允漷老师讲座中的经典话语,他睿智、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充分反映出他的教育理念。晒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智慧、思考我们的教育。

    1、理论——我们有太多论(新观点),而没有理(依据、证据),理论需要新观点,更需要有证据。

    2、教育领域的问题前人都是有研究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查阅文献资料。

    3、教学就是评价,教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标准+教学+评价一致性);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目标导学、已学定教、教学即评价);我让学生明白什么(将内容标准具体化为学习目标、学生研究);我怎么知道学生明白了(关键目标);如何安排教学以便于我能知道学生明白的情况。

    4、研究一定是“小题大做”。

    5、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6、老师的教学只能是减轻学生的学习痛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的作用是有限的。老师不是万能的。

    7、“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一个口号,并不是科学命题。

    8、分析一堂好课需要抓大放小。但新教师可能无法弄清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于是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底线标准。

    9、讲座和讲站。讲座讲究预设,关注区域较小。讲站讲究生成,关注区域更大。

    10、教研员和学校领导听评课观念变了,课堂才会真正变化。

    11、什么叫听评课——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

    12、听课是收集证据,评课时基于证据的推论。

    13、理答最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他很少预设,而是动态生成。

    14、借班上课不是真的教育。教育应该面对自己的学生。

    15、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理论的价值在于可以描述、解释和预测实践。

    16、好课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在于两个基本点:标准与底线。只要目标完成,没有违反底线,就是好课。

    17、基础教育就是18岁之前你做过什么?

    18、艺术——就是事后才知道,教学也是这样。

    19、专家要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话语霸权。

    20、研究课堂教学底线改变了我。

    21、一些地方的老师最大的优点是听话,最大的缺点是太听话。

    22、做讲座,坐着就像专家?站着就像教师?底线是要有人听。

    23、评课一定要有证据,听课就是收集证据的过程。

    24、推门听课,得不偿失,至少失去了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

    25、不能老是批判,关键是要“搭新房子”。

    26、不要成为“评课专业户”,要成为“评课专家”。

    27、谁敢说你能整体听评课,如果你说“能”,我就送你两句话:一是“你太有才了”,二是“无知者无畏”。

    28、改进缺点是很难的,比“愚公移山”还难。

    29、课堂有太多的预设,不是好课——那是因为教师设圈套,让学生钻进去。

    30、英语1分不等于语文1分,也不等于数学1分,这三个1分不能相加。

    31、什么是上课的底线,就是不能有最不能犯的错误。

    32、前面的评价那么模糊,后面的评分就那么准确?(评某教师甲给教师乙的课打90分)。

    33、理论是“死猪”,实践是“活猪”。

    34、学习的痛苦消灭不了,“学的愉快”——就是减轻学习的痛苦。

    35、评课要关注上课的老师,关注底线,结果是越来越好。

    36、多个点看一个人,比只从一个点看一个人要好。

    37、教学评价的重心要后移,评价要基于证据。

    38、如果真想评课,就不要说“我没有准备”之类的话。

    39、评课可以谈问题,但要基于“体谅为先”。

    40、上课不要拘泥于细节,要抓大放小。

    41、医生与教师的区别在哪里?医生重证据,而教师就不够。

    42、教研员评课的任务——就是引导教师自己评课,说句白话,就是“不要自己玩,而要让大家一起玩”。

    43、合作是教师的专业品行,听评课就是合而作之的事情,合作实践最能代表其专业技能。

    44、我从打牌中悟出来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四元素”,可以称之为“崔某人的合作理论”: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

    45、教师能影响学生的技能,而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力。

    46、教师专业发展靠什么——靠教研组。

    47、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管理者是把事情做正确的人。

    48、管理有两个对立的方面,“管”是被动的响应,“理”是主动的引领。“管”的结果是越来越死,“理”的结果是越来越新。

    50、教书简单,教人难;

    51、一个人六七岁,聪明程度就定了;

    52、智力是不可以发展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53、好教师是自己悟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也不是培训出来的,关键要给老师“悟”的机会。如:课如人,人如课。什么样的人上出什么样的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课,好课具有多样性。对好课标准进行重新定义可以激发教师上公开课的积极性。

    54、课题即可研究的课题。

    55、别人请文化学科老师做家教,我却请体育老师做家教,而且一请就是9年,主要任务是陪儿子玩,每次玩3小时,必须保证儿子玩的出汗,教什么是你们俩的事,我不管。

    56、合作是教师的专业品性。校本教研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后。

    57、要搞清观察工具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不要为工具而工具。

    58、教研组长地位最起码要也和年级组长相同。让教师忙专业的事情,忙有意义的事情。

    59、专业人员怎样把专业做得更专业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60、做课堂观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坚持做下去,它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拿别人的工具用——修改别人的工具——自己制定工具。这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