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本学期我校在一着不让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行“每月一主题”教育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让学生从每月主题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观。
围绕每月一主题,我们将分年级实施;每个主题有学校领导的动员讲话,有过程的活动安排,有活动的成果展示,有结束的总结表彰。学校要求各年级班主任根据德育处的总体安排,结合班级的实际,超前思考,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每月的德育工作重点为:
每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为习惯养成月;10月份为校风建设月;11月份为总结表彰月;12月份为校园文化月;1月份为特色彰显月。
每学年度第二学期——2月份为感恩教育月;3月份为志愿服务月;4月份为才华展示月;5月份为生命教育月;6月份为理想教育月;7月份为社区教育月;8月份为国防教育月。
活动过程由分管德育的校长牵头,德育处抓好过程中的组织、监督、考核、反馈和总结。每月围绕主题,分年级实施,编印成册(动员讲话、活动安排、活动展示、总结表彰),形成校本教材。
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开掘潜能,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志向高远,能力高强,气质高雅”的人。
另外三年每一年有所侧重,高一年级侧重于品德高尚,高二年级侧重于能力高强,高三年级侧重于志向高远,另外在高中三年贯穿气质高雅的培养和岗位育人的做法。
附:转载的他校德育教育主题(来自网络)
1、强化“责任”教育: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尤其是要强化班干部的“责任”教育。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以期取得实效。
2、狠抓“秩序”教育: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如课间严禁学生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怪叫等,进入教学区要安静有序等。
3、加强“礼貌”教育: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实施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步骤实施,积累滚动,形成规范。
4、落实“友爱”教育: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处理与别人交往中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基地最终在家庭中,在学生居家的邻里之间,在社会交往之中。
5、促使“上进”教育: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进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除了宣传引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6、强调“卫生”教育: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将放在卫生习惯上,不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吃零食,严禁学生乱丢、乱扔、乱画,严禁值日生在打扫过程中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故意拖延时间等行为。
7、落实“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指学生要学会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在日常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知道感恩身边的人。
8、突出“情感”教育: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9、内化“学习”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将学习融入自己的平时生活中,主动、自觉的实施学习活动
上述六方面的教育要始终贯穿安全教育。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做好做实以上工作,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讲评”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月讲评是强化教育,以日检查为基础,一周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最终能达到要求。
附:新教育每月一事主题(来自网络)
1月,吃饭——节约的主题;2月,走路——规则的主题;3月,种树——公益的主题;4月,踏青——自然的主题;5月,扫地——劳动的主题;6月,唱歌——艺术的主题;7月,玩球——健身的主题;8月,微笑——交往的主题;9月,阅读——求知的主题;10月,家书——感恩的主题;11月,演说——自信的主题;12月,日记——反思的主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