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房价是杨元元之死的隐形杀手

(2009-12-15 14:15:17)
标签:

上海海事大学

汽车

贫困学生

校方

房价

杨元元

杂谈

分类: 放言轩原创
家境贫寒的女研究生杨元元,于近日在宿舍的卫生间自缢,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杨元元死后,不少人哀其不幸,在网上发帖直指上海海事大学是逼死杨元元的真凶,直鞭校方曾强行将其母撵出学生宿舍。尽管校方对杨元元之死表示痛惜,解释不存在“突然撵走”老人之举,并叹息如果杨元元母亲能够及早与校方沟通,校方会提前介入进行“心理干预”;但杨元元之死依然在网络上引发不间断的热议。

且不论,杨元元对学校有多“无望”。自幼丧父的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大学毕业后换了多份工作,用微薄的薪水供养母亲及在北大读博士的弟弟;来到上海这个物质繁华的都市读研后,一直无法解决母亲的住宿问题,无奈之下只能让其与自己蜗居在宿舍;加之向校方所提“为母亲提供住宿和工作”要求被拒绝,杨元元的生命再也承受不起更多的“绝望”稻草了。正如校方的解释,如果他们能够深切地了解杨元元的难处,设身处地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早捕捉到杨元元的不稳定的情绪,由学校相关机构提前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可能就不会上演这样的悲剧了。

由于杨元元死于宿舍,学校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偌大一个学校,成百上千的学生,学校委实没有精力一一顾及;况且每个高校都制定各自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成立相关机构,也为不少贫困学生点亮了前进的希望之灯。杨元元之死,尽管是个偶发事件,也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惋惜及沉痛的教训。

逝者已矣,是为不幸;更需要的则是痛定思痛,要求我们的社会建立一套真正完善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制。目前各高校在物质扶贫方面做得较为出色,如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发放奖学金、给予特殊困难补助及减免学费等等,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但在精神扶贫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高校贫困学生往往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贫困”问题。根据一份关于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下意识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网上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偏激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如果高校忽视“精神贫困”现象,对此不管不顾,给予物质精神双贫困学生再丰厚的物质条件,他们依然走不出“亚健康”的精神贫困状态,并随时可能再有毁灭自己、毁灭他人的极端事件发生。

因此,学校亟需加强“精神扶贫”的力度。由学校相关的组织部门,承担起“精神扶贫”的重担,强化师生党组织活动,并请经验丰富的教授、辅导员给贫困学生做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有正确的金钱观念,并对自身有清醒且正确的认识;也不妨开设心理沙龙,并组织贫困学生参加拓展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令他们能够坚强面对种种挫折;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交际联谊活动,鼓励贫困学生多与其他师生交往,消除嫌贫爱富的偏见,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与贫困学生的家长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家校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最新动向,以便及时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不但高校如是,中小学也应该尽快完善对贫困学生物质精神双资助的体制,校园里不能、也不应该再出现一个杨元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