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偿家教,怎一个堵字了得?

(2009-10-23 14:33:04)
标签:

教育

家教市场

禁令

家长

日本

杂谈

分类: 放言轩原创
    近来,国内山东、浙江二地不约而同拟出台两部导向截然不同的省级义务教育条例,再次将在校教师能否从事有偿家教这一敏感的热点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省严格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和兼职活动”,另一地则“立法有条件放开有偿家教”。
  讲来有趣,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颇受大众追捧,不但教师喜、家长爱,连不少学生都举双手欢迎。说来道去,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教师赚外快,从温饱迈向小康;家长学生顺利跨过高考这道坎,一朝春风得意、金榜题名。
  可这一需求量极大的市场却频频被教委、学校方喊停,虽说上有政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但下有对策,教师们上课“教一半留一半”,利用教师职务便利大肆拉自己的学生开收费的“小灶”,或与他校的教师强强联手互相交换“有偿家教”资源,抑或去校外补习班、进修班兼职;家长们则为了点亮希望之星的前途,到处“求师问道”,给孩子补充课内无法吸收的养料。
    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有偿家教市场的兴盛无疑是教师、家长双方各自急迫的需求所推动的。尽管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各出高招猛踩“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刹车。但在中国,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变之前,在各地教师待遇没有得到全面切实的保障和提高之前,出台明文禁令来规范教师言行,来打消家长的急迫性,显然是行不通的。一旦立法严禁“在校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反而会将少数教师“讲半节留半节”的招数,从明里交易转为地下买卖;而家长们也会扩大自己的选择面,没法请自家孩子的授课教师,就依赖亲友、网络、手机等传统、现代方式找他校的在职教师补课。如此这般,禁令还真是不出台也罢。
    但倘若给“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正名,则有百害而无一益。这不仅造成了师德大面积滑坡、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令学生叫苦连天赶场忙、学业压力不减反增,还会使家长肆意砸钱却未必能够称心如意;这也等于变相地将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变为有偿的教育机制,使教育走上无序的轨道。
    古人云,堵不如疏。与其靠出台禁令来管好教师在校的上班时间、在家的休息时间,还不如想方设法充分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除了给予教师足够体面的收入外,不妨可以给他们下发一张家教的实名登记表,把他们兼职行为列入他们的工作考核内容中,化暗为明,让教师的兼职活动变得公开透明。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设计更多的分层教学环节,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出一套最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营养套餐,让他们吃饱吃好,能够轻松从容应对高考的洗礼,也令望子成龙的家长彻底放心,不再借助家教“保健品”补充正餐未能完全吸收消化的营养元素。另外,还可以参考日本的监管家教市场的方式,社会家教中介机构会主动与学校联系,未经学校审核为没有课时的教师一律不得进入家教市场。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有偿家教这一市场将会更为健康,还教师一个奉献为先的大家风范及与之相匹配的清廉形象。
    教育为本,社会高速持续健康发展亟需培育下一代优秀人才。在职教师是不是该从事有偿家教,不应该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法规监管;也期冀校方采用更多的合理监管手段,让这一敏感的热点话题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