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报道,媒体需要作一点反思
(2009-08-13 19:20:53)
标签:
交通事故斑马线噱头富家杂谈 |
分类: 放言轩原创 |
最近一段时间,杭州先后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5月7日晚,年仅25岁的高校毕业生谭卓在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8月4日晚,花季女孩命丧爱心斑马线,肇事者系酒后驾车,开一辆保时捷凯宴。
交通事故天天有,这两起却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且不说,飙车、酒后驾驶这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作为一个通过驾驶执照考核的驾驶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执法部门应该更加严格的加以管束,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年轻的生命、美好的前程就这样葬送在车轮之下,令人痛惜,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采取措施,甚至有人提出通过修改此类违章、违法事件的处罚条例和法律,加大处罚力度来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也是有道理的。然而,一些媒体仿佛从此事件中挖掘出了其他的一些东西,他们紧扣富家子弟、豪车、好学生、花季少女等关键字眼,道听途说,搜集网上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大书特书,以致于出现了“替身”顶罪这样的闹剧。我不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好心的想吧,他们有着良好的初衷,想把事实和真相完完全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但怎么看,怎么就觉得不是这个味道呢?
媒体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难道是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制造一个又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且不管这些噱头会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效应和结果?显然,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媒体,更应该为社会公共利益考虑,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应该关注的问题进行足够的强调,而对产生不良后果的信息,进行弱化处理。就以这两个交通事故为例。宣传重点就应该放在这些违法行为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并警示所有驾驶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所有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争取把个人损失和社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不是针对什么富家子弟,什么豪车之类的来哗众取宠。我这里并没有为犯了错的富人辩护的意思,这两起事故只是千千万万交通事故中的两个例子,报道者这样报道,确实收到了夺人眼球的效果,但同时势必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暗示,很容易激起部分公众心理失衡,增加社会矛盾的可能性。所以,即便这两个事故是很好的交通事故教育案例,人们也从中得到了教育,但我们却要因为报道角度问题,而面临着失去更多的风险。我相信这肯定不会是负责任的媒体的价值观吧。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体最重要的事情是,睁大眼睛,去伪存真进而以权威的声音及时、准确的把事情真相传导给所有人,并能给人们以经验和启示;而不是以围观者的姿态,看热闹的心情,瞎起哄的表现来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悲剧。真心希望,我们有些媒体在教育人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吸取经验,不断改善。
前一篇:网络发言人制度任重道远
后一篇:“80%地震捐款进政府”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