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发言人制度任重道远

(2009-08-12 13:40:56)
标签:

舆情

新闻发言人

民意

主流媒体

杂谈

分类: 放言轩原创

根据8月7日《人民日报》的消息,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现身网上,以统一网名回应网友,代表更权威的声音和更负责的态度,此举被视为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网上的延伸。


网络民意,需要引导,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如今网络舆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一种利益表达的渠道,网络的影响与日俱增。事实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是肇端于网络,风行于网络,并最终在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走向声势浩大。因此,必须对网络舆情实施有效引导,在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基础上,传递民情,反映民声,疏导民意,推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网络发言人制度,应该说是应运而生。在第一时间,准确传递真实信息,正确表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应该是网络发言人的重要任务和第一责任。在这一点,网络发言人与新闻发言人似乎差别不大。网络发言人,甚至可以看作传统新闻发言人职能的一种延伸。在一些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决策方面,网络发言人可能比传统的新闻发言人,承担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这是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互动的特点,对网络发言人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可以视作是单向传递“声音”的。基本上是你说我听。但网络是“你说我也说”。网络发言人如果在政策水平,解读能力,表达水平上不如人意的话,那将是很难适应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网民的各种提问的。如果在这方面能力欠缺,网络舆情的引导效果就要打上一点折扣了。


还有一点让人担心的是,网络发言人能否轻松驾驭网络舆情。网络发言人如果只是简单传递官方态度,对网络舆情缺少必要的关注,对网络特点缺少必要的了解,就很难成为合格的“发言人”。可以想见,今后在网上像“躲猫猫”、“俯卧撑”之类依然少不了,这种网上突发事件,我们的发言人能否轻松应对?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网上舆情的复杂性,也可能令“发言人”手足无措。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贾君鹏事件,一个由网络公司幕后操纵的事件,居然能把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忽悠个遍,一个劲地拿着“寂寞”大做文章。可以想见,今后类似的事件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看我们的发言人有没有那个火眼金睛,舆情引导的能力和水平究竟如何?


说心里话,我非常担心一点:对于网络发言人制度这样一个好事物,仅仅推出就以为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我希望网络发言人能够真正熟悉网络特点,深刻洞察网络民意,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总之,不宜单纯地把传统新闻发言人的部分职能套在网络发言人身上,并以此为满足,而须全面提高网络发言人的素养。惟此方能适应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网民的各种提问,说话有人听,表态显效率,共建网上和谐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