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拔高三轮车夫成复旦博士的价值
(2009-05-05 10:25:38)
标签:
三轮车夫复旦博士蔡伟教育 |
分类: 时政热点 |
这个社会上,蹬三轮的人很多,但能成为博士的或许只有蔡伟一个。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博士,这的确是一个相当感人的励志故事。由蔡伟的华丽转身,我们自然会想起梁漱溟、沈从文、华罗庚等这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佳话,会为复旦的惊人之举鼓掌喝彩。可在笔者看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蔡伟这一特例进行拔高,也无需追捧。因为对于复旦来讲,这个百年校史上的第一人来得实在太晚。而对于我们来讲,蔡伟依然只是个例。
蔡伟的成功其实离不开两个条件,一个是自身的努力。如果没有对古文字专业的热爱,不具备相当的学识,我相信他也不会赢得复旦教授的青睐;另一个是伯乐的慧眼和勇气。人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为了让录取一个高中学历的博士,需要上书教育部,可见如今的破格录取的难度之大。如果蔡伟没有裘锡圭先生这位伯乐的慧眼和勇气,我相信蔡伟虽然有才,可充其量只是一个有才的三轮车夫,而不会是如今的复旦博士。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像蔡伟这样的千里马实在太少,而像裘锡圭这样的伯乐更少。
从另一个角度讲,蔡伟之所以能够被破格录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专业的冷门。古文字专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专业,一个没有专业热情的人很难投入其中。在大学中文毕业生比比皆是的今天,裘教授为何非要录取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这其实恰恰说明了这些冷门专业人才的匮乏。
蔡伟的奋斗值得我们称道,但是请不要拔高蔡伟存在的价值,因为蹬三轮能成为复旦博士的蔡伟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