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不是匆匆过客
(2009-02-05 11:11:20)
标签:
小灵通过客竞争手段电信市场中国it |
分类: 时政热点 |
伴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纸公文,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的小灵通,在2011年年底前,就要完成清频退网工作。这意味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灵通将在三年内彻底退市。
没有必要叹息,因为从一开始,小灵通就是一个“并不完美的搅局者”。
绝大多数人都承认小灵通的不完美。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完美主要体现在小灵通的技术上。从在电信市场中亮相开始,小灵通就一直被业内贬为“落后的通信技术”。名不正则言不顺。前些年,小灵通作为一种参与市场竞争的力量,只好暗流涌动,悄悄地“星火燎原”。经历了辛苦的六个年头,才换来“不鼓励不干涉”的政策解禁。
但小灵通技术上的不完美,似乎并不妨碍其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因为,消费者是最务实的。小灵通作为一种个人无线接入系统,最让消费者看中的是其“以固话的资费标准,享受着移动电话的使用方式”。因此,小灵通才一度在电信市场中如此深得人心。其所恃之勇,就是巨大的消费需求。
如今,小灵通即将谢幕。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个匆匆过客,更非黯然出局,而是在中国电信的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
一亿用户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眼下的小灵通生存空间严重萎缩,仅去年便流失了1500多万用户。但小灵通依然是一个时代的温暖回忆,因为它完成了“搅局者”的使命。
即便是最极端的技术推崇者,也不得不承认小灵通真的是“应势而生”。因为它的出现与普及,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电信业的竞争态度,把高高在上的手机资费拉下来,让更多的人用得起移动通信。应该看到,小灵通打破了价格坚冰,推动当年两大移动运营商竞相降价,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这是人们拥护小灵通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不完美的“搅局者”,它的积极意义是推动电信企业在竞争中强健。
由此可见,小灵通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是再次用事实证明:有序竞争必然推动发展,并最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近年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正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去年,中国电信业再次实施重组,新电信、新联通、新移动呈三足鼎立之势。以全业务作为竞争手段,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以分业务、分地域作为竞争手段,与过去的重组相比,这显然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小灵通的进与退,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与必然。对于消费者而言,自然要感谢小灵通带来的种种实惠。同时,人们更希望小灵通不是匆匆过客,而是要雁过留声。留下的,是竞争推动发展与变革的市场理念。若真如此,其意义将远远超越电信业本身。
前一篇:发掘恢复更多年节文化元素
后一篇:希望“公务员获房补”是“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