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政热点 |
所谓区域限批,是指对不履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导致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厂群矛盾突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区,实行停止其区域内所属企业的所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直到违规项目彻底整改达标为止的一种管理措施。环评审批是企业落地的必备“通行证”,没有环评,企业就无法办理立项、土地审批等一系列手续。
此次被限批的7个工业区分别是宝山区北部工业区和罗店工业区、奉贤区星火开发区、青浦区白鹤工业园区、金山区廊下工业区(已改成现代农业园区)和兴塔工业园区、崇明县富盛工业区。这些工业区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业区至今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据介绍,市政府在2004年曾明确规定,凡属于上海保留工业区,一律应在2006年底前,完成园区内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企业污水纳管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到工业区内企业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凡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产生废水的工业项目。二是工业区虽有污水管道,却形同虚设。
市环保局表示,上述工业区在没有建设完成相应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之前,“限批令”是不会解禁的。以前环保部门是从企业层面考核是否符合环评标准,现在则是从企业落地的区域开始把关。除对工业区限批外,本市环保部门还将对某个行业或某个集团公司实施限批措施。某个行业如果污染物总量削减不达标,环保部门将停止审批同类企业落户;如果某个集团公司下属某一家企业环保不达标,将停止审批该集团公司所有新增、改建、扩建项目。据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区域环境容量的相关指标,将落户企业放入这个“通盘”坐标系内进行环评,从而保障区域环境的健康发展。
前一篇:杭州“停车难”谋变
后一篇:抗震研究,中日合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