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大流行语”的价值与缺憾

(2008-01-15 09:51:10)
标签:

时评

杂谈

    “200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昨天公布,入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分别是:十七大、嫦娥一号、民生、香港回归十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廉租房、奥运火炬手、基民、中日关系、全球气候变化。本次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
  不可否认,“200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公布,让刚刚踏入2008的人们,又重新回忆起了刚刚走过的2007。无论是十七大、嫦娥一号,还是廉租房、基民等“流行语”,都是去年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大事,或是世俗生活的一些主流现象。
  比如,十七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比如说,2007有许多公众都知道了基金,成为了“基民”;比如说,在一片物价上涨声中,就连卖菜的小商贩都知道了CPI,知道了“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CPI”的期盼之语。
  因此,从这一点看,说“十大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并不为过。通过“十大流行语”这样一个“点”,来窥探、来记录社会生活的一个“面”,来反映社会的主流价值,来观察民意记录社会变迁,有其可取之处。
  然而,除了这“十大流行语”,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流行语”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更反映出社会变迁细微处及不可忽视的“点点滴滴”。比如“正龙拍虎”这个被网友“造”出的新成语。到如今也没有公布“真相”的华南虎事件,可谓2007年国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期间所体现出的社会诚信拷问,公众对于真相的苦苦求索等等,都将记入历史。又如,在《物权法》刚刚蹒跚起步的年代,那记载了公民对于物权的维护之艰难的“史上最牛钉子户”。
  不可否认,诸如“正龙拍虎”、“史上最牛钉子户”等“流行语”的分量,远没有十七大、嫦娥一号、民生、香港回归十周年、中日关系、全球气候变化等“流行语”厚重、宏观,但是这些词语,却从一个侧面体现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利益,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在某些方面能概括百姓关注焦点,真实地记载社会变迁。因此,“十大流行语”固然有它的价值所在,但只是一个向度与侧面,有其局限和缺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