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政热点 |
月弯弯
听说各界期待已久的沪杭磁浮上海段建设规划和环评报告终于面世了,不过我一直对磁悬浮的事儿不是太上心。可是今天在网上正好看到论坛里很多网友热烈讨论,我是一个爱“隔老忙”的人,反正没事,姑且听听看看。
论坛里不少家居磁悬浮沿线的网友对政府的意见很大,说政府不应该把磁悬浮造的离居民如此近,最近的只有30米;有的害怕磁悬浮开通后产生的噪音和电磁辐射;等等。我就挺纳闷了,磁悬浮是个高技术的活儿,上海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行磁悬浮的城市,本地市民应该感到自豪才是,为什么大家似乎对磁悬浮很不待见呢?
后来我在论坛里看到网友转贴的一篇报道,根据贴文,我才“明白”一些小区居民为何不满意磁悬浮了。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大家之所以不满意似乎出于下面几个原因:1、噪音问题;2、电磁辐射问题;3、运行震动问题。这都是环境安全问题,沿线居民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是人之常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报道中我才知道,磁悬浮由于不断听取沿线居民的意见,已经修改了好几次方案,这是规划部门应有的态度,群众有意见就可以反映,政府对群众意见就应该重视并解决。这也是文明城市和文明社会的一个具体体现嘛。
不过我又看了最新的有关磁悬浮的环评报告,报告认为现在的建设方案已经充分照顾到沿线小区的环境问题,而且把最大车速控制在200km/h以下;在通行线路上,也基本沿既有交通走廊行走;部分路段采用暗埋方式;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环评报告最后认为,工程在严格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工程建设可行。
虽然环评报告很详细,但一些沿线居民依然称报告没有解除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疑虑。对此有关部门除了继续与沿线居民沟通外,也答应延长公示期,并表示这次公示的只是一个草案,不排除将来作进一步调整,如果有大的调整,还会继续向公众公示。由此看来,政府还是在尽心尽力的做事,争取让沿线居民都满意。
我看得出,沿线居民最大的疑问就是:以前规定“磁悬浮两侧建筑物其后退轨道中心线距离不得小于50米”,为什么这次公布的只有22.5米?其实这一点一点不难理解,以前的“50米规定”针对的是设计时速430km及以上的高速行驶标准,而如今沪杭磁浮上海段最高时速不过200km,这样一对比,就明白了。
另外,有些居民想知道“更完整的动物或人体伤害实验数据”,我看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关部门应尽最大努力满足这一要求,如果“伤害实验数据”表明现行方案对人体伤害微乎其微甚至没有,那就是皆大欢喜的事;如果证明有大的伤害,那就必须重新规划和调整现行方案了。总之,让群众满意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群众既可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应支持证明确实无害环境的方案,切不可像某些喜欢打“小九九”的人那样,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影响大多数人利益的蠢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