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标签:
国学论语 |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4、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6、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1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0、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3、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