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寒证的施治方法

标签:
健康情感 |
阴寒证是人体内阴气过盛,身体功能低下,表现为恶寒喜暖,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怕冷乏力,大便稀溏等。阴寒证会有很多种表现,比如发为痘,也同样会皮肤发凉、口鼻也冷,面唇尿溺爪甲,色现青白,甚至手足厥冷,脚跟无红晕等。
手足厥冷,轻者称手足清冷、手足不温。手足厥冷,在(内经)中称“寒厥”、“四逆”。厥逆与厥则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手足厥冷:二是指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厥证:三是指六经不和的证候。至(伤寒论)问世,始有手足厥冷症名。与手足厥冷同义的还有手足逆冷、手足厥逆、手足厥寒、四逆厥、厥冷、手足寒等,“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这是张忡景对于手足厥冷发生机理的慨括。后世医家对于手足厥冷的认识都是根据(伤寒论)的论述而对手足厥冷进行辨证的。治宜重点补阳气。中医认为肾主阳气,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所以改善阳虚体质一身的应重点调补脾肾。可用桂附八味丸即金贵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等。饮食应避免寒凉,不吃冷饮。
声明:中医是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对病症进行施治。患病后应寻求中医师诊治,患者仅凭症状选用文中介绍中医方药、针灸等,可能对症,也可能不对症,并且,不同病症、体质等客观因素下有不同疗程,等等。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