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齐鲁大地,拜谒古圣先贤(临沂篇1)

王羲之故居



【乾隆题五贤祠碑】据《熙朝新语》记载: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辛末南巡过鲁,时值正将明嘉靖年间修建的景贤祠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巡抚准泰奏请题字,以纪念临沂的五位名人,分别是:王祥、王览、诸葛亮、颜真卿、颜杲卿。释文: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题琅琊五贤祠乾隆御笔

【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辛亥年(公元1551年)临沂知府何格所建,内祀诸葛亮、王祥、王览、颜杲卿、颜真卿五文古代名贤。民国十年重修,今据原貌重建。







【毛泽东书兰亭序】该碑为毛泽东书写的《兰亭序》,作品原件藏于中央档案馆。书法豪放刚劲,上下错落,节奏起伏,自然天成。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书,宋代书法家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真迹据传殉葬唐太宗之墓昭陵,现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兰亭序》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普照禅寺】原为琅琊王氏故宅。晋永嘉年间王氏南迁,舍宅为佛寺。唐朝称“开元禅寺”,宋崇宁初改称“天宁万寿禅寺”,后称“普照禅寺”。金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和尚觉海重修该寺并集唐柳公权的正楷字刻成了集柳碑《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文中记述了普照寺为书圣王羲之的故宅和该寺的沿革。寺内的大雄宝殿为琅琊八景之首“普照夕阳”的自然景观。此殿西壁有窗,夕阳西下时阳光自窗射入殿内,照在金色的佛像上,金光四射蔚为壮观。
【洗砚池碑及晋王右军洗砚池碑】该碑相传为沂州钱达道所书,因刻制于王羲之故居,不敢留其姓名。原碑遗失,该碑根据民国照片复原。
【鹅池碑】该碑相传为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共书,王羲之书“鹅”,王献之书“池”,又称父子碑。
【集柳碑】金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普照禅寺主事觉海集唐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墨迹,刻制《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公计1261字,为中国知名的石刻。
王羲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