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姜维是理想的接班人吗?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文史 |
姜维是理想的接班人吗?
老郑看三国(39)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失误,不只是马谡一例,对大将军魏延有成见,致使一直不受重用也是一例。那么,他老人家选择姜维做接班人是对了还是错了,回答肯定是错了。如果用当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论,我们可以从姜维接班后的表现来加以验证。
首先,作为降将的姜维为什么会得到诸葛亮的信任?原因很多。其中,拍马屁应该是重要手段。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同样喜欢听顺耳的话,恭维的话,吹捧的话。而姜维最善于讲这样的话。他显得那么谦卑,不断地向恩施讨教、请示、咨询,一副谦谦学子的风范。对于军事理论,又常常把诸葛亮的战略战术理解得既深又透。你想啊,那嘴巴头像抹了香油一样的好听话,诸葛亮听着该是多么舒服、受用!对姜维几乎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些年,诸葛先生寻找接班人的苗子差不多到了饥渴的程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就是“蓦然回首”也不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下好了,姜维姜伯约简直是上苍送来的最厚重的礼物。因此上悉心指点,重点栽培,其他人一概入不了他的法眼了。其实,不仅魏延堪当大任,就是文化不高、却实战经验丰富的王平也有统兵之才。
其次,姜维也确实在诸葛亮的指导下打过几个胜仗,这更加让军师大人高看几分。选接班人一直是诸葛亮的一块心病,苦于蜀汉在五虎上将谢世之后人才匮乏,即使矬子里拔将军,也没有几个像样的人选。姜维基本上就是出类拔萃了。也许,诸葛亮比较自信,觉得在自己的用心传帮带之下,姜维一定会不负重托,成为蜀汉的柱石之才。
再有,姜维在武将之中表现得比较儒雅,很有修养,将士们对他比较敬佩。武将中往往有勇无谋者多,性情粗暴者多,姜维的有勇有谋、态度温和就显得与众不同,也就是说他在蜀军中的人气越来越高,这也正是诸葛军师所希望的。将不在勇而在谋,如此才可以统领三军,把握大局,克敌制胜。
那么,诸葛亮怎么就看走眼了呢?
姜维这个人一直是有想法的,必须取得诸葛亮的信任,才可以顺利的拿过接力棒。换句话说就是他有野心,并非从内心里佩服诸葛亮,一定要成为他那样的军事家。诸葛亮只欣赏他的才干,没有看出他的野心,是失察也!
姜维在军事才能上不及魏延、王平等人,与廖化的水平差不多。他打的一些胜仗都不是大仗和硬仗,没有威震敌胆的效果,也没有获得蜀军上下一致的佩服,只是口碑尚且不错。凡统帅者,必须部署指挥有章法条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诸葛亮临终之时把军权交给了杨仪,对姜维有所保留。或者是把对付魏延的难题交给杨仪,让姜维保存实力,以备掌握军权。
姜维最大的问题是统军之后完全颠覆了诸葛亮“据守汉中、拒敌外围”的战略,也全盘否定了魏延、王平的成功经验,采取战略防御措施,全线撤兵回汉中以南,以守为攻。古文献称其为“敛兵聚谷”的新军事变革。所谓变革就是诱敌深入,实际上是引虎入山,结果被魏将邓艾围困,长驱直入,维系40年的蜀汉江山彻底走向崩溃。这说明姜维不是“陇西奇才”,只是个平庸之才,徒有颜值,不堪重用。作为一般的将军都不是最优秀的,作为统帅就更不够材料了。诸葛亮选他做接班人,是犯了与用马谡守街亭同样的错误,误把言过其实、好大喜功的人当成了优秀人才。蜀汉的最终败亡,诸葛亮难辞其咎也。
(网图选五)
(郑纯方原创,20160915于宁波白杨街,QQ:26281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