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佳木非元
佳木非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82
  • 关注人气:5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2016-03-17 16:45:34)
标签:

文化

星座

情感

分类: 随笔

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本博按:惊闻贺友直先生驾鹤西去,不胜痛惜。似乎一个时代结束了。忽然想到6年前我曾应宁波某杂志之约写了一篇小文,简记了我所崇敬的这位中国连环画大师的生平。作为他的热心读者和粉丝,谨以此文致深深的怀念,留永不消逝的童年记忆……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上海著名画家贺友直,其实是一位地道的阿拉宁波人。今年他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次评选颁发的“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这是国家级美术最高奖,获此殊荣的除贺老外,还有五位80岁以上的著名美术家。家乡的父老闻此喜讯,也在为88岁高龄的贺老举手加额,弹冠相庆。

    画出一个时代的集体“文化记忆”

连环画,是一个画种,在民间,它叫“小人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算起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可以说是“小人书”的黄金时代。贺友直的连环画作品,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文化记忆”。

回味过去,当代作家铁凝在《想念插图》中写道:60年代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山乡巨变》,有一个中间人物名叫亭面糊的与人喝酒,画面上两人围一张破方桌,桌中央一碟下酒菜。那碟中的菜不过是贺友直先生随意画出的一些不规则的块状东西,却叫我觉得特别香,引起我格外强烈的食欲……

惊喜之余,感慨万千。贺友直的连环画倏然打开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成为一张张朴实而幸福的心灵底片。

贺友直的影响,不仅是“过去”的事,也是“现在”的事、“将来”的事。发现贺友直,其实就唤醒了人们难忘的“连环”如画的记忆。

所以,当《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就在一条隧道内长期展出,亮亮的一排,两边都是,足在三十米开外,我们也顺着隧道欣欣然回到了当年。

艺术,到底是艺术!不管是旅游还是过路,它们都给你带来心灵的慰藉。站在画幅前,你就是走近了大上海的前世今生。大饼油条摊、堂倌、赌台、唱堂会、白相人、老鸨、黄牛等下层市民生活众生相,即使我等没有旧上海经历的人看了也赞不绝口!为什么?画家实在是抓住要点的高手,画笔入木三分!

一笔笔画来,影响无处不在

青少年时,贺友直痴情于连环画,有事没事就画上几笔,有时像唐代的韩乾画马,一根树枝,一片沙土足矣。30年代末,闯荡上海滩,梦想一支画笔打开希望之路。赵树理的小说《福贵》让他着了迷。凭着小学读的几年书硬是把角本写了出来,然后是起早贪黑,睡梦里也画个不停,一时间租住的那间旧房子里,200多幅画稿铺天盖地。一个画商看中了《福贵》,把它印出来面向市场,大受欢迎。不仅解决了生计,还在上海滩小有名气了。贺友直乐不可支,《福贵》不啻是他的一颗“福星”!

后来,从《火车上的战斗》、《六千里寻母》,到代表作《山乡巨变》,佳作连篇,已有90余部(含插图),一万余幅。《朝阳沟》、《十五贯》、《白光》、《小二黑结婚》等,在几代人的手上幸福流传。尤其是《山乡巨变》,396幅,幅幅精美,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也由此奠定了他连环画泰斗的艺术地位。

贺友直的艺术人生,可以说其影响无处不在。

使小人书登上大雅之堂,贺友直在美院执教鞭,讲了几个月,听他课的人最多。院长感叹:他确实有学问。他是专家,大专家。

贺友直的连环画甚至受到不少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的青睐,他们在拍摄现场怀揣连环画,从中得到构图、生活细节的启示。追慕贺友直的四小(小动作、小孩儿、小道具、小动物)技法。一位学画者学四小学出成绩,其作品《哺》(入选日本二○○三年六十四届国际影展)、《阳光融融》(二○○二年台湾全球华人摄影比赛铜奖)均在国际上获奖。

贺友直的形象和代表作品人物,被制成地砖铺在法国昂古莱姆市法国国家连环画和图像中心的广场上。

在收藏界,贺友直的连环画老版本,当年的定价仅几角几分,如今在拍卖会上已被炒到数千元。时间考量着艺术品的真价值,有增无减。

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贺友直,连环画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打量贺友直: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生活漠不关心的,对人的遭遇态度漠然的,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我现在画画,还是会哭的,在与作品中的人物感情一致的时候,就会动情。我现在看电视剧也会哭的。”贺友直的作品是生活的艺术,艺术也贯穿在他的生活之中,每时每刻。

譬如,他喜欢清静,一个人从早到晚画他的连环画,房子不大,50年代单位上海美术馆分给他的,“四室”(卧室、书房、画室、餐室)合一厅(客厅),其实就是一大间房。与我们想象的豪华宽敞住房相去甚远。但是,他知足常乐,在小房子里画小人书,相得益彰。让人不由得想起孔夫子的好学生颜回的安贫乐道。

譬如,他不太喜欢媒体记者采访,不事张扬,一直比较低调。这有点像钱钟书,告诉爱他的读者,鸡蛋好吃,何必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直到今天,88岁,绝对的80后,仍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半年在上海,半年回宁波新碶,快乐地置身在社会的视线之外。你只管喜欢他的连环画好了,画家是谁其实并不重要。

贺友直曾说,“我画了几十年连环画,我觉得我是个地道的画连环画的人,一画故事,我就聪明了。”他的出身不是书香门第,父亲也没有多少文化,自己做工、学徒、当兵,从社会底层上来,看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东西。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国画家,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油画家,成为一个连环画家应该适得其所。

贺友直曾为自己设计着一张名片。名片上印着一幅发噱的自画像。稀疏竖直的头发,宽阔微凸的前额,外加一只略显夸张的耳朵,令人捧腹。奇怪的是画中人浓眉大眼却无鼻无口。每有客问及,老先生都会得意地吟诵自编自度的打油诗:眼观六路事,耳听八方情。无鼻莫辨味,闭口最省心。幽默的言语让人忍俊不禁,分外开怀。据说他的好友林锴先生见此画像,曾挥笔写下一首散曲:这是那个浓眉高额,神采活脱。连环戏名上当过班首,生旦净末丑,红遍各国。有酒床头,有砚案头。天塌不管,旱涝保收。或曰此若非再世吴道子,必当代之米开朗基罗。呵呵,他分明是俺天才的贺老哥!

贺老是天才,也是俗人。如今虽然在颐养天年,时不时还要挥笔“连环”,再有两杯阿拉老酒下肚,神仙般的滋润。朦胧中笔下那些可爱的人物又神气活现地围绕在他身旁……

如此生活,是真的艺术。

如此艺术,是真的生活。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原创】贺友直:小人书时代的巨匠

   

(作者:郑纯方,2010726日星期一写于宁波白杨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