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魏延与诸葛亮:谁的胸怀宽广?

标签:
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文史 |
魏延与诸葛亮谁的胸怀宽广?
做人是讲究胸怀的,名人更是如此。不然怎会有“宰相肚里能行船”之说呢。胸怀宽广,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才会成大业,有大气,为人所称道。小肚鸡肠的人不仅难成大事,那人品也往往上不得台面,一句话小气,人不愿与其往来,宁独处不与友好。
看三国,对于胸怀二字感触更深。周公瑾帅哥加才气,几乎无人可比,但就是气量小,胸怀不够宽广,在智慧的较量中竟然活活被诸葛亮气死。您看,心胸狭窄小心眼儿,其实是个要命的短板。当然,同样有胸怀的人,也有高低长短,千差万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能够看出高低上下。
于是,老郑就想到了魏延将军和诸葛亮军师这两位,他们的胸怀也有得一比,分得出优劣呢。不信?我给您叨咕几句。
诸葛亮名气大,被称为智慧的化身,那是一位“胸藏百万兵”的人物,胸怀焉能不宽广?想当初未出茅庐,即已将天下三分,胸怀天下之人,并不因为本来是个村夫农民。心里不装居家过日子的琐事,将四海纳于胸中,怎一个“宽”字了得!周瑜智勇双全,不服诸葛亮,不服就不服,还想着法儿要除掉人家,心眼小吧,还有毒。诸葛亮只与他斗智,不与他计较,惹不起躲得起,躲不开就跑路,那看那胸怀是多么宽阔呀!容得下嫉妒与陷害,顾全孙刘两家的联合大业,诸葛亮的胸怀可谓大矣!
但是(据说古今就怕这俩字),这么大度的超人诸葛亮,心里却容不下一个魏延将军。战长沙,魏延主动弃暗投明降了刘备,诸葛亮本该大度的欢迎之,谁知脸色一变,非要杀了他不可。理由也很奇葩,说人家脑后有反骨,从此印象分打了满分,负增长啊!起初不喜欢也就算了,后来改变也不失为高明。可是,后来也不变,把人家魏延一碗凉水看到底了!直到死了以后,还安排人把不曾反叛的魏延杀掉,从而断送了蜀汉的大好前程。在这一方面,诸葛亮的胸怀实在太小了,作为宰相与军事家,对一个如此有天赋和独立见解的将军不能包容,不能让其施展才华,更因为心胸狭窄错失了一位理想的接班人。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胸怀并不宽广,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恰恰是胸怀和眼光出了大事儿。
那么,魏延将军的胸怀如何呢?首先,他能忍,古语说:和为贵,忍为高,不和不忍事先糟。明知道诸葛亮不喜欢他,还是认定了要跟刘备走,一起打天下。这说明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能不被军师待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慢慢来吧,没有捂不化的冰。这就是胸怀,尤其一位武将,有此忍让精神,何等的可贵!魏延一度被重用,甚至让他超越赵云去当汉中太守,那是刘备识人用人的结果。子午谷奇谋,魏延建议由他率领一支军队东出子午谷走一步险棋,与军师西路出祁山合围魏军,被诸葛亮否定。魏延虽然十分遗憾,但仍然听从军师的号令,奋勇杀敌,冲锋在前。对于一位大将军,魏延有如此的气度和胸怀,诸葛亮居然不予理会。诸葛亮喜欢听话的赵云,不喜欢爱提意见的魏延,更不允许手下人敢对他的军事部署说不。相比之下,做人做事的胸怀优劣,不是看得分外清楚明白了吗?
老郑不仅要为魏延将军一叹:你遇见诸葛亮是你的不幸,也是蜀汉事业的不幸!假如你的上司是曹操,是司马懿,是鲁肃,你就会成为三国时代建功立业的第一流的大英雄。可惜,委曲求全,并未成全,那才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某家也要为蜀相诸葛军师一叹:智者虽千虑,难免有一失,不识英才在,君何为“战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