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直做到老的职业

标签:
记者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媒体人阿曼瑞士欧洲杂谈 |
分类: 我爱瑞士 |
在欧洲可以一直做到老的职业,其实有不少吧,例如艺术家、厨师、导游……
但是俺见识所限,只有一种能在这儿码图八卦:就是俺的本行——通常称记者,其实自由半自由的摄影佬专栏佬也包含其中,欧洲统称媒体人。
在国内,媒体人做到中年,如果还颠儿颠儿在外跑采访的话,就要准备收获一些挫败,例如与友军们并肩而行时——当五月的鲜花朵朵开放,一棵混迹其中的瓷实包菜,至少会觉得进错了园子吧?
例如下图。这是某次和广东媒体团在香港,一行6人都是做平面媒体的,左边4个来自广州福州的孩子都是80后,作为60后,我不沮丧,原因是……我木有资格沮丧:沮丧是70后的特权,右边那位中山小朋友抢先抱怨自己老了。
和摄像佬一起出去稍微好些,下图是今冬在苏黎世,我们在拍系列记录短片《到瑞士》中的一个镜头(感谢堆堆爹友情供图)。
《到瑞士》系列纪录片中的另一个短片,在Lotti的中医学校拍摄,这是他们在上针灸课(很有意思的东西,以后我会上到博客里)。这位摄像是60后。
可是如果在欧洲,60后就不算什么了——每次和欧洲媒体团一起混,我都是包菜进了名正言顺的菜园子,身边除了包菜,无非是嫩点儿的萝卜,或老点儿的芹菜。50后?40后30后都有哇。
瑞士恩嘎丁。脖子上吊牌儿的这几个都是媒体佬,光头的这个是我们60后,白发的那位,已经60多啦,背着死沉的相机,还能长途骑山地车,神勇得很。
阿曼。这两位都是60后,右边的阿卜杜拉以前是阿曼一家大报的摄影部主任,阿曼的“事业单位”干满20年就可以退休,于是他拿着不菲的退休金,做起了导游兼自由摄影师。
左边这位,看款式就知道是法国的啦。她每次采访都录像,就用她左肩挂的那个莱卡小相机。
这两位年龄不详,至少成熟包菜吧
这两位50后,一个是英国记者,一个是荷兰啊哪儿的,火车里一直对坐谈笑,不和我们一起玩儿,貌似要一见钟情,
貌似要廊桥遗梦……(我太八卦了,他们不看中文博客吧? )
同一车厢的50后。看着这张照片我只觉得饿,想不起她的国家了。
在阿曼遇到的50后时尚杂志主编,比利时人。她问:中国人知道我们这个小国家什么不?例如我们的巧克力很棒。
我说岂止是知道,我简直爱你们的国家啊,不过不是因为巧克力,而是——亲爱的波洛!
她只做文字,一路看她悄坐一旁写写写。
她的拍档是她先生,比利时大腕摄影师。
乔安娜,40后,意大利多家杂志的签约摄影师,已经出版了35本摄影集。
她是一个永远精力旺盛的可爱老太,从早到晚脖子挂着俩沉重的大炮拍拍拍,
简单的早餐也不放过,看把阿卜杜拉郁闷得
她是真爱这份工作,问她大概还要干多少年,答曰:那要看我活多少年……这俩宝贝,我一天也离不开。
30后。真有30后记者。这老爷子在瑞士Kerzers所在地区报工作。大冬天他开车到村里穆尔曼家访问我们。
顺便说一句,我见到的欧洲媒体佬,还是很喜欢摆拍啊,无论是地方报纸小记者,还是时尚杂志的大牌摄影师,都喜欢拍照之前先给人设计动作
老爷子退休后才开始做记者,每周工作2天,交一篇专访。这次他跑来采访我的旅行:为啥一次次来我们这个小地方?中国人很喜欢乡下吗?你最喜欢瑞士的什么?
那天的采访,翻译阵容强大,左边这两位翻译都会英语汉语法语,老爷子会德语英语法语,整个下午他们混着说,下图那会儿可能是跳到德语频道吧,阿孩同学德语水平低下,需专注辨析,俺作为采访对象只好孤独讪笑着打酱油。
今冬在瑞士马特宏峰下遇到的法国夫妇,都是30后。
70多岁还滑雪你们就惊奇吗?可是这位先生还70多岁玩儿新媒体呢,他自己做了一家网站,发布艺术类新闻以及音乐美术作品。
晒完菜园子,是否有同学头晕想看花园啊,好吧需要说明的是欧洲媒体圈并不是中老年的天下,突发新闻、体育新闻还是年轻记者多。只是我通常参加的媒体团是高端旅游或休闲旅游主题,而把持那个领域的,在欧洲大多是对酒啊酒店啊设计啊更内行的“老帮菜”们。
当然偶尔也有几朵茁壮的花儿杂在其中——
瑞士因特拉肯遇到的电视记者,怎一个酷字了得
这个在阿曼现场看也很酷,但没看清同行模样,拍航海赛事的多是青壮男记者
秋天的瑞士火车上,
或者你们更想看的是瑞士火车之夏……坐在我对面这位是80后印度女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