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廿四节气惊蛰美食 |
这几年,我家越来越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有时令饮食特征的节日,不要说端午中秋这样举国同嚼的大节日,就是过个腊八,也一定要原料齐整慢工细活地熬腊八粥。农历节气,看似谈天,实则说地。终年在四季不分的城市里生活,我们和季节、和土地的关系,如果不靠吃东西来稍微联系一下,就更够不着边的了。
惊蛰是春天的第3个节气,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这个节气在一年中很不起眼,但仔细打量,却几乎是最生动最可爱的一个节日。
“惊”和“蛰”两个字组合,“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惊蛰有如惊堂木,握在天公手里,‘啪’地一声,唤醒所有的生命”(已故作家苇岸语)。
这么可爱的节日,应该怎么过呢?
我们家乡,惊蛰这天,要在屋子内外墙边墙脚撒上生石灰以驱虫;照广东的民间习俗,惊蛰日要做的事是“祭白虎”和“打小人”。“打小人”在大陆现在不大看得见了;但香港至今此风很盛,著名的“打小人”地点鹅颈桥下,每到惊蛰这天人山人海,数不清的仇男怨妇排着长队,请职业“神婆”作法“打小人”(就是纸制小人,写上自己心中暗恨者的姓名八字之类)。
这两地的过法都不合我们对民间节日的重要要求——和谐吃喝。这个惊蛰节,就只能遵循另一项基本原则了:哪儿东西好吃就随哪儿过。
惊蛰日,全国多数地方还是有各自的吃喝讲究的,共同主题是应季养生和驱除虫害:大地暖,阳气升,诸虫醒,养生原则是保阴潜阳;民俗小吃呢则和祭祀驱虫结合。所以,从山西到云南,梨啦枣粥啦炒黄豆啦酥油茯茶啦芋饺啦醪酒啦,都是惊蛰的节日食品。
惊蛰日中午,我家的应节食品有三样。
姜梨汁——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这里略改,因梨性寒,加温性的姜平衡一下:数个大梨加小块姜,一起放入榨汁机,榨得的姜梨汁分两壶,一壶直接上桌,另一壶放蒸锅里蒸5分钟后再上。《本草通法》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所以做两壶,家中体质火旺者和虚寒者可各取所需。
煮芋头——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炒黄豆就免啦,我们煮芋头沾糖吃,做法简单,还算是粗粮,好吃又健康。至于糖,但按中医说法,春天肝气旺易伤脾,从惊蛰始要多吃甜食养脾,所以糖虽不利于减肥,吃起来还是可以理直气壮地。
醪酒——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鸡蛋煎饼拌芥末对我们没啥吸引力,但家里正好有自酿糯米酒,滤去醪糟后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全身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谣:“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2008年
惊蛰农历戊子年一月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