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群里面讨论很热闹,我也一直在留意大家的讨论。发现除了顾大夫外,群里面的大夫发言都很少。 我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出基因检测这个行业的一些状况,非医生人士的热情远远高于医生。常见病也好,罕见病也好,毕竟都是疾病,既然都是疾病,从诊断,治疗,指导等角度上来说,主导者应该是以医生为主,至少绝大部分的患者,第一时间直接接触的医生,医生将主导病人的走向,帮他们选择做各种辅助检查,我想基因检测的定位应该是属于辅助检查的一种(这一点,非医生出身的行业内人士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所以,基因报告的解读,应该是医生主导的,但现在状况是缺乏 医生出身的遗传专科医生,如果生物信息分析解读直接接触患者跨过遗传专科和医生,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所以,医学院校设置 临床遗传专业,或从临床专业里进行遗传医生的培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看到这两年,各地举行很多遗传咨询班培训,不管专业背景,参加个培训或考试,拿个证书,就成了遗传咨询师(对于这个现象我持保留态度)。 就基因数据来分析数据,得出诊断是个灾难,作为医生本身来说,平时跨专业,甚至跨亚专业,来分析一个病人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地方,面对的一群罕见病人,应该让专门的专科遗传医生来解释,宣教和指导。 这个行业,需要规范,也需要各行业的一起努力。 “百度医生” 这个名词,最好不要出现在这个行业。 至少目前,经常有病人拿份检测报告来看病,很多所报的突变,与临床症状根本不相关,接这道二手菜的时候,我发现要和他解释,比一道菜难的多。 以上纯属于个人观点。
黄昱@曹立现在很多医生会给患者开出错误或者非最优的遗传检测单。我的建议是给医生配备一个遗传咨询师,而非要求每个医生都在遗传领域有很强的背景。分工和合作,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扶媛媛@曹立说得完全正确!从遗传学角度来对疾病解释与诊断,也同样需要建立在临床表型的基础上。整个过程需要医生,测序,数据处理以及遗传咨询等多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只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回路,患者才能真正享受到这项技术带来的益处。
韩佳@黄昱 北大医学遗传学系 我倾向赞同在严格资质准入下采用角色分工与合作机制,可以参考美国比较成熟的药师与医生的关系(国内这方面还在和你说的良莠不齐的水平,逐步发展中),药师是指导合理正确用药的,可以给医生参考与校正,但由医生作为诊疗团队的(首要)负责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