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0431d2et9d68fe2fbb40&690
http://s15/middle/50431d2et9d69a8347f6e&690
文
保镖
为什么说通天教主即是孔子?理由有九:
1、身份:同为圣人、教主
何谓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只是后来,圣人一词被各行各业、各宗各派广泛接受,并选出了各自的圣人。孔子,更是被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所承认,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封神》一书中也有圣人一说,即混元大罗金仙之意,是修仙悟道的最高境界,神仙的最高层次,书中仅有鸿钧老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等寥寥几个祖师级的人物够格。故根据小说对于圣人的定义,通天教主的身份也是圣人。所以小说中的通天与现实中的孔子,均属于重量级的宗师、领袖型人物。
至于教主身份,通天教主无疑是截教教主,而孔子呢?自然是儒教所敬奉的教主。两人同为教主,身份相同。
所以,作为反面人物,纵观中国古代的神祗系统和历史名人,能与道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以及佛教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这样各教派最高神祗相抗衡的,恐怕只有儒教的孔圣人了。
2、教育观点:同为有教无类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提出“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的观点,即认为世界上一切人,无论等级高低,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且多为各国高官权贵。
而通天教主,作为一派教尊,其教育观点也是“有教无类”。大家都知道,阐教二代弟子的主要力量是著名的“十二金仙”,个个道术精深、“血统高贵”,可谓“根红苗正”。相比较阐教招收弟子的唯精英论,截教二代弟子则“三教九流”、多如牛毛。通天教主招收弟子的范围,不仅仅是海外仙士、散人,还囊括了各类披毛戴角之流,湿生卵化之辈,其最为著名的四大弟子之一龟灵圣母,不就是“炎帝得道母乌龟”吗?而羽翼仙、灵牙仙、虬首仙等则是大鹏、狮、象、吼等灵兽,最后成为西方教诸人的护法或坐骑。
由此可见,孔子与通天教主的教育观相同,都是“有教无类”,漠视等级观念,无论人的贫富、贵贱、善恶、美丑,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所以,“有教无类”无疑是代表先进、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孔圣人对于社会最大的贡献之一。
通天教主与孔圣人的教育观点完全相同,恐怕这不仅仅是巧合吧?,
3、孔子号通天圣人
大家都知道孔氏家族是排族谱的,并且延续了两千多年,但大家知道这样的族谱中国有几个?都属于什么情况吗?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文圣)、孟轲(亚圣)、曾参(复圣)、颜回(宗圣)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所以,由于孔子及其三大弟子、传人均享受拥有通天族谱的特权,故又被称为通天圣人。而通天教主同样是圣人,这似乎又不是巧合?
4、国籍及宗派:道、儒同宗,阐、截同祖
中国历代最为兴盛的三大宗教,除佛教非国产,道、儒二教皆源自本土。何况儒教祖师孔子还曾问道于道教祖师老子,所以相较于外来的佛教,二教同根同源,一气同宗。
而《封神》中,作者将阐、截两教祖师描写为师兄弟,同是虚构的众仙之祖鸿钧的座下弟子,同祖同派,而西方教则与两教基本没有任何瓜葛。这种宗派关系不正暗喻了道、儒、佛三教的国籍关系?
5、写作时代背景:儒教兴盛,道教衰败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制定了以儒教为主、三教并用的政策。所以在明代三教中,儒教一直占主导、优势地位。
而明代道教可划分为前后两段,即以明世宗为界。世宗之前,道教尚能得到统治者扶持,在上层社会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明世宗时,受到尊崇,道教一度兴盛。世宗之后,道教与统治者的关系日渐疏远,社会地位下降,加之自身不能作调适更新等原因,道教在组织规模、教理教义等方面走向衰败。
小说成书于明晚期,正是儒教兴旺,道教衰败的阶段。作者许仲琳作为尚道之人(一说作者为道士陆西星),无论从宗教观点、个人感情,自然希望道教能够兴旺发达、甚至一统天下,故而较为仇视强势的儒教。因此,才耗尽心机的将儒、道、佛三教改头换面称阐、截、西方三教,并将孔圣人隐喻为门人众多的通天教主。并依据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演绎出这样一场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神怪大战,在幻想中,将原本弱势的道教(阐教)推上了统治地位,将势力庞大的儒教(截教)推向衰落的深渊。
(未完,待续)
通天教主身份之谜(一)
通天教主身份之谜(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