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中国当今的喜剧之王

(2009-11-25 20:45:58)
标签:

喜剧之王

保镖杂论

文化

分类: 夜雨阁杂论

                  文     保镖

    什么是喜剧?就是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台词风趣,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轻松圆满。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今人们的娱乐手段越来越丰富,观众的眼界和见识也愈加开阔,欣赏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生活好了,自然需要笑声的锦上添花,于是各种喜剧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百花齐放、相互斗艳。在这些喜剧形式中,涌现出一大批佼佼者,他们或诙谐、或搞怪、或无厘头、或冷幽默,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绝招,把各种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寓以无穷涵义撕破给大家看,从而形成各自鲜明、独特的的喜剧风格,那么到底谁能算当今的喜剧之王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周星驰。

  香港电影喜剧之王。周星驰是香港电影的神话。其出身卑微,从1981年入行以来,一直都只能跑跑龙套混迹娱乐圈。直到1988年得到李修贤的赏识,出演《霹雳先锋》中的男二号并获得台湾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才一炮走红、崭露头角。继而出演了《赌圣》、《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等一系列影片,且部部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业绩。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因而他担纲演出的电影更历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出路和高峰。其最为经典的作品《大话西游》两部曲风靡内地,成为内地青年观众评价最高的经典影片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理念和表达方式,尤其是在网络上的影响至今可见。周星驰也藉此进入文化圣殿——北大讲堂讲学,被冠以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称号。

   但是,如日中天的周星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势头便急转直下,不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一年出好几部热卖影片,只拍了《少林足球》、《喜剧之王》、《功夫》、《长江七号》等少量几部电影,其喜剧风格也逐渐失去了往日轻松搞笑的“无厘头”风格,反而转向挖掘人性内心深层次的东西,由谐而庄。这里,我们不能说周星驰的转型不成功,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那位活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影坛无知却侠肝义胆、低微却总能成就大事的“无厘头”星仔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周星驰的成功,在于其出身草根、立足草根的阶级立场,其所诠释的各类小人物,无知也好,卑微也罢,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会演变成救世英雄。这也正是周星驰的巧妙之处,因为纵观芸芸众生,英雄人物、伟人、精英毕竟只属于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成为英雄、成就一番事业,却无疑是每个人深藏于心的梦想。看着一个连自己都不如的草根成为英雄,能够在电影中圆自己心中的梦,这样的美好结局与审美观点试问谁不接受?这样的电影谁不爱看?

   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地域的局限与差异,周星驰只能称得上香港电影喜剧之王,并且其辉煌期已过,已经很难定位其为中国当今喜剧之王了,不能不称遗憾。

   二、赵本山

   赵本山无疑也是一个神话,一个成就于春晚的神话。如果说周星驰出身于草根,那么赵本山则是草根中的草根。老赵是孤儿,自幼跟随盲人艺人二叔学艺、讨生活,真是命比黄连根还苦。1986年赵本山进入铁岭剧团,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姜昆相中并推荐给春晚节目组。但好事多磨,直到1990年老赵才正式登陆春晚,继而一炮走红,多次获得春晚节目一等奖。其塑造了赵老蔫、黑土、大忽悠等一系列经典人物早已深入人心,同时辽北小品也成为春晚盛宴必不可少的招牌菜。十几年来,赵本山已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之一,其取材于东北二人转的“说口”更是炉火纯青、功力精湛,是名副其实的春晚小品喜剧之王!

   赵本山在获得成功以后,把视线转向了影视剧制作,其制作并主演的《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乡村爱情》系列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在电视荧屏上又刮起了一股辽北农村题材电影风潮。同时,赵本山也致力于东北二人转的宣传与传播,他的刘老根大舞台已经俨然成为东北二人转的最主要阵地了。

   对于赵本山的成功,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其出身草根、立足草根的阶级立场。他艰苦的童年时代、艰难的创业时期,都将老赵定位于中国辽北农民草根阶级的代表。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也都是最朴实、最基层的辽北农民,和周星驰不同,老赵的风格属于那种表面上看似邋邋遢遢、蔫拉吧叽,但往往一爆发就语出惊人的主,用他塑造的“黑土”一句经典台词概括:刮起来那就是沙尘暴!他的这种前后错位往往会跟人以惊喜、差异,前后形成的强烈差异对比也会制造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笑料。一个看似连话都说不利索的人却总能说出耐人寻味、经典至极的话,如何能不让人爆笑!

   但是随着老赵的年事渐高,他的几个黄金搭档或辞世或退出小品演出,老赵的小品辉煌期可说已过。于是他便逐步把注意力转向培养新人,广收门徒,有点开宗立派的意思,小沈阳便是其高徒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无论从老赵的成就、影响和艺术水准看,老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小品、二人转的表演范畴,其触角已经广泛伸至影视剧制作乃至成立民间艺术团体等范围,这些都符合成为一代宗师的要求。所以老赵无疑是极为接近中国当代喜剧之王的王者。

   三、郭德纲

  郭少侠,一个几年前还名不见传的相声演员,在短短几年时间便名声鹊起,成为当今最为著名和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同周、赵二位一样,郭少侠也是出身草根,他善于钻研,知道如今的相声表演已经进入了低谷期,只有突破旧有思路方能再创相声的辉煌。于是郭少侠剑走偏锋,回归历史,把相声最早的表演舞台--剧场又搬了回来,并成立了专门的演出团体德云社,网络了一大批名声不响但都非常优秀的老中青相声演员。付出了努力总要有回报,终于在2005年,凭借网络的宣传作用,郭少侠火了!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相声演员之一,也成为当今当之无愧的剧场相声喜剧之王。

   郭少侠在成名后也参与了一系列影视剧的拍摄,还做过主持人,但都不如他的相声精到,所以看来他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剧场。郭少侠不仅承袭了很多经典相声传统段子,还创造了一些新的脍炙人口的段子,譬如《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我要上春晚》、《我这一辈子》等,都非常精彩,包袱不断。郭少侠的德云社也尝试了民间艺术团体照样可以创造辉煌的新路,不失为民间艺人、非著名演员互帮互助、营造声势的范例。

   郭德纲的台风幽默、诙谐,腆着他那张标志性的大胖脸,一脸坏笑的损着旁边的捧哏,所以做他的搭档要舍得一身剐,从爸爸到兄弟姐妹都要豁出去供郭少侠娱乐。在此向郭少侠可怜的搭档们于谦、李菁、王文林等致以崇高的问候,因为没有你们无私的奉献和憋屈的表演,何来郭少侠的满堂哄笑,自然也更没有他的今日辉煌。

   郭少侠同样也是一位草根艺人,其成功的原因也是依靠民间、面向大众。但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相声艺术,如何让相声艺术再创辉煌,郭德纲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领军人物还稍欠些火候,因为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自己如何由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转化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成为真正的喜剧之王,郭少侠还需假以时日,我们拭目以待!

   四、葛优

   葛大爷,与以上三位可不同,属于典型的“富二代”,其父是著名演员葛存壮。虽然他的成功基本依靠自己的后天努力,但是出道初期也少不了依靠其父荫的帮助。葛优成名于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葛优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并藉此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葛优成名后,接连塑造了一系列经典、成功的荧屏人物,并接连获得百花奖、金鸡奖等大奖。但其巅峰之作均来自与名导冯小刚的合作,冯葛组合可谓当今内地电影最为成功的组合之一,葛优也成为了冯大导演的御用男主角。

   从葛大爷的表演可以看出,他非常善于塑造现实生活中的各色小人物,其塑造的角色无论时间跨度多长、表演跨度多大,葛大爷饰演起来都显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面对镜头,葛大爷大哭大笑、大喜大悲,表现的游刃有余、张弛有度,丝毫不造作,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他那一脸严肃的冷幽默也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葛大爷可谓当今中国内地影坛实力派影星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内地电影喜剧之王。

   由此可看出,葛大爷虽然出身名门,但也以善于塑造各类城市平民角色见长,基本属于劳动阶级的代言人。只是葛大爷过于迷恋冯导,使自己固化于冯氏喜剧,路子越来越窄,搞的现在观众一看葛大爷就想笑,倘若看他的正剧或是悲剧一定会浑身不自在,这是葛大爷应该突破的瓶颈。当然拓展戏路也无疑会阻碍葛大爷成为一代喜剧大师,这就要看他如何考虑自己的定位和未来了。

   葛大爷的演技精湛,其冷幽默的表演风格极为鲜明,其表演功力也获得专家及观众的广泛认可,已成为国内知名度极高的一线明星,具备成为一代喜剧大师的各种条件,如果葛大爷能够再接再厉,相信过不了多久,成为当今中国喜剧之王实非难事。

   五、小沈阳、周立波

  小沈阳依靠2009年春晚一炮走红,周立波则是近两年在上海创造海派“清口”而名头响亮,两位可说是喜剧界的后起之秀,实力不容小视,但因两位无论知名度、影响力都较以上四位尚欠,所以将两位合在一起论述。

   小沈阳,东北二人转演员。他的出名得益于师父赵本山的提携,其搞怪、活泼的舞台风格,精灵、滑稽的人物扮相,突破男女界限的另类特征,无疑带给观众一股新奇的幽默旋风,这也是小沈阳能够迅速红透大江南北的主要原因。但是,纵观小沈阳的大多数演出,基本无外男扮女装、模仿秀、搞怪等三板斧,足以可见小沈阳还缺乏系统性的培养与深厚的积淀。倘若小沈阳固步自封、一陈不变,没有太大的突破个革新,一旦观众失去了新鲜感,那么他的光环也会随之消退。迅速成名是好事,但是若沉湎于名利而不求进步,那么失败也会同样迅速。

    目前小沈阳还尚未定型,其表演风格也很不成熟,犹如一株弱小的幼苗,今后如何才能茁壮成长,成为特色鲜明、被观众广泛认可的喜剧大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姑且认定为东北二人转喜剧之王,而作为中国喜剧之王尚有千里之遥。

    周立波,上海滑稽剧演员。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这些年,周立波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表演艺术。他曾说,我这么些年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我寻找全新的,能表现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突破点,机缘到了,我会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一票难求。其艺术形式为独创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一个人,一个提示夹,一张椅子,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进行演出数个小时。

   周立波的成名绝非偶然,源于他个人的不懈的努力与创新。他的海派清口是其经过多年积淀与磨炼独创的,据说他的演出场场爆满且笑声不断,实属罕见!要知道郭德纲的德云社是集合众人的力量,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方才显露头角,小沈阳则是仰仗其名师的鼎力帮助。而周立波则是在没有任何人提携的前提下,完全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上海滩,单以此而论,国内能赶得上周立波的,尚无实例。

   但是周立波也有自身的先天弱点,就是其表演风格过于地域化,估计他的海派清口只有上海人欣赏,因为他的表演,符合上海人独有的审美观点,估计很难被其他地域的观众所接受。这点,估计周立波本人也十分清楚,不信您请他去外地演出,看他去不去?所以,很难走出上海的周立波只可称为上海清口喜剧之王,与中国喜剧之王还相距甚远。

   当然目前中国的喜剧大师和优秀的喜剧明星还有很多,譬如冯小刚导演、演员黄渤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从以上六位目前中国最为出色、名气最响的喜剧明星可以看出,他们基本都出身草根,即便像葛大爷这样的“富二代”,也是以劳动人民代言人的身份亮相的。他们要么化身为各色卑微的小人物,要么定位于普通的城市平民,要么演绎朴实的农民。总而言之,他们非常明白,只有真实、来源于普通生活的表演才能赢得观众,只有面向大众、面向老百姓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娱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才是一个喜剧演员、喜剧大师甚至喜剧之王的最高目的!

   结束语:喜剧之王的称号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就能界定的,而是由观众的口碑和民心所向决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